01
很多账,掺杂了人情,就成了糊涂账!
在中国,最容易因为借钱撕破脸的,是亲戚。
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2009年上大学,爸爸脑血栓住院,二姑家勉强借了3万元。2014年结婚的时候,终于还清了3万元。
2015年,由于贷款买房,家里没有多余的存款。二姑来家里借钱,说要买房,张口10万。迫于之前向二姑借钱欠下的人情,我们东拼西借,勉强凑了5万。
结果,二姑嫌少,翻脸不认亲,到处说我们不知恩图报,路上遇到也不打招呼。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
但理性些看,这件事根本无法衡量对错。
知乎上看到一句话:
“ 都说世间人情债最难还,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人情债没办法量化。即使经济上清偿了,在亲情和所谓的中国式'恩情'的纠缠中,永远没有两清的时日。”
你可能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付出已经还清了当年雪中送炭的情谊,但对方,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都不记得这些事。
人情债,从来不只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
物质世界里有很多货币,有形的,无形的,钱是最简单的数字,人情最难量化。
02
有人算过一笔账:
向银行借钱,按照12期,年利率0.80%算,那应该还的利息是4000元;每天11块,少喝一杯奶茶,少吃一点零食,就够还利息了。
向亲戚借钱,期限同样1年,那么你要还的利息是:
中秋月饼礼盒500元;端午粽子礼盒500元;
给亲子孩子买玩具衣服、过生日1000元;过年送礼1000元;平时维护感情1000元……
关键是这些利息,不是本金还完了就没事儿,很可能是长期……
亲戚间的借贷,收利息会显得冷漠,不收利息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
哪怕他在当下不在意,世事沉浮,旧账就会翻起,这个账算你头上,你承担不起。
这就是人情债更加复杂的地方 —— 人心总会变化。
03
明智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我有个朋友,打算在结婚前买房。
首付不高,但由于部分现金流放在了投资产品上,所以难以周转。
按理说,找亲友凑凑可以交了这笔钱,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去银行贷了一笔款,付了首付。
后来投资有了收益,还了贷款。
这个过程其实多花了些钱在贷款利息上,但省去了很多麻烦和心理负担。
他说:其实借钱中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如何衡量。
你向亲朋好友借钱,给利息会显得见外,不给利息会觉得自己欠了人情债。
最怕的是,世人心变幻难测,难免日后不会产生一个想法:因为借了你钱,错失了5万变50万的发财机会。
这种认知不管对错,都会为双方的感情破裂埋下导火线。
但你去银行申请5万元,谈的是一笔生意。借多少钱,多久,支付多少利息,是否有偿还能力和信用值,都是明码标价。
用钱来支付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一定是最简单、干净、直接的。
04
宇宙很公平,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物质世界里等价交换, 而钱,其实是最简单的货币。
能用钱解决的,尽量不用人情。
人情贷的利息,看着很低,实际上,它可能是你一辈子都还不起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