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盛景,避暑胜地——威宁县

2019-07-20   蘧者玉也

草海盛景,避暑胜地——威宁县

威宁县,威宁二字取"威镇安宁"之意,全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单位,省直管县试点,隶属于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三面与云南昭通市相邻。面积6295平方千米,人口144万,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县。

三代之时,威宁地处偏远,属于蛮夷之地,战国时为夜郎国属地。秦时属象郡,秦汉之时属南越国,汉武帝之后属犍为郡,蜀汉时期属朱提郡,朱提银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晋、宋、齐时期成为南朱提郡,属宁州,梁、陈之后逐渐为成为当地土著大族所占有。隋代属卢鹿部,唐代为羁縻州,宝州,至此仍为蛮夷之地,中央王朝对其管辖有限,因而在唐代建立了羁縻制度。北宋时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乌撒部,南宋属于大理国。

元世祖至正十三年(1276年)置乌撒路;二十四年(1287)升为乌撒宣慰司,辖地包括今威宁、赫章等地,属云南行省。元顺帝后至元年(1335年)改属四川行省。这里需要说一下,贵州行省在当时还分属于四川、云南、湖广三省,贵州行省要到明世祖朱棣时期才正式设立,播州宣慰司,也就是今天的遵义地区,要到万历朝杨应龙叛乱失败后才正式划入贵州布政使司,贵州省的版图至此才基本奠定。

图二 威宁乌撒体育馆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乌撒降,授实卜乌撒知府,为土司世袭,隶属云南布政使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乌撒卫,隶属贵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乌撒土司府为威宁州,威宁之名至今已使用353年;雍正七年,改土归流,降为散州威宁州,所谓散州就是不辖县的州,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县级市,而且威宁之地产铜,在清代地位非常重要。民国二年(1913年)废威宁州为威宁县,鉴于当时的威宁面积过大,有近一万平方公里,人口众多,因而分威宁东部置赫章县。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设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13年成为省直管县试点。

图三 威宁县风景

威宁也是贵州海拔最高的县,山脉纵横、河流奔腾,乌蒙山横贯县境,夏无酷暑,毛泽东的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说的就是乌蒙山的情形,也是四条江的源头,乌江、横江的发源地,这里的乌江可不是项羽乌江自刎的那个乌江,牛栏江的西源、东源、珠江北源。

图四 草海湿地黑颈鹤

威宁是个民族分情浓郁的地方,彝族、苗族是这里的世居民族,回族在元代迁至此地,汉族在明代之后大规模流入。威宁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黑颈鹤和高原湿地系统,那里的风景好事很不错的,不过发展缓慢,也欢迎大家到威宁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