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玩手机,学习不认真怎么办?“高明”的父母都这样做

2020-08-09     育儿小青

原标题:孩子沉迷玩手机,学习不认真怎么办?“高明”的父母都这样做

今天午饭后去旁边小侄女家闲游,一进门就听到哥哥在教训正在读一年级的小侄女,原因是这次期末考试又没考好,数学垫底,语文也不太行。哥哥说就是因为疫情期间,这个学期在校时间短,小侄女一直沉迷于手机游戏,老师通过手机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由于没人监督也没怎么完成,天天玩手机,因此基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这次考的又不行。

疫情期间,网上学习大力兴起,但孩子的网上学习效率却值得我们担心,很多孩子都沉迷于手机游戏,趁着家长不注意,在上课或做作业的时候都玩手机,把网课变成了网游,以至于期末成绩大幅度下滑。

那么即使家长对孩子说:"你不要玩游戏了,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以便将来可以有一个好前程。"作为家长我们为此非常苦恼,对进行孩子多次思想教育后,看到孩子依然是老样子,沉迷手机游戏,在学习上丝毫不用心,此时作为家长我们变得暴躁和愤怒,便对孩子进行一番打骂,但这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离我们所要求的越来越远,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屡教不改的背后是多次负强化带来的快乐效应

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作为家长我们焦虑甚至暴躁,尽管孩子也意识体察到了我们的不满,但因为游戏的强大诱惑,孩子选择了继续游戏,我们家长看到孩子这样,自然是非常生气的。

因此对孩子又是一顿教育或打骂,但此时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教育,甚至我们在教育或打骂的时候孩子已经自动屏蔽了我们的声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样便陷入了一个负强化的恶性循环,我们

每次的教育换来的是孩子一次次地违逆,甚至在与我们作对的过程中孩子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那么此时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

1、 自我主体教育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无律阶段。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因此此时我们对孩子不应该仅仅进行枯燥的思想教育,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的独立的主人翁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让其自己独立地做一项任务,让其明白自己的价值,让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孩子自己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带孩子去体验一天的社工生活,让他们明白了生活的辛苦,他们自然会努力的发展自已,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二、"吃苦劳动教育"

宋庆龄

的先生曾说:"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成果

。"

读完主席的

《七年知青岁月》

一书,我们更加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在劳动中可以使得孩子的筋骨得以锻炼,使得他们明白劳动与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在吃苦劳动中成长,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也吃不了生活的苦,孩子懂得了这份责任这份辛苦自然会放下手机,多去努力,多去钻研。

三、自我效能教育

自我效能在心理学上来说主要指孩子是否认为自己可以完成某件事或取得某项成就的一种心理动能。孩子沉迷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在现实中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被肯定的感觉,

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孩子取得阶段性小成果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不要否定孩子,培养孩子强大的

自我效能,

这将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争取更大的胜利。

要想让孩子自愿放下手机,就要给他一个让他好奇的东西。从小给孩子买很多

有趣的绘本和故事

,还有

利于智力发育

,重点是孩子也很喜欢,这里给大家推荐

《幼儿早教绘本故事书》40册,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

正在被孩子坏习惯困扰的家长朋友,不妨尝试着陪孩子一起阅读这套绘本,比家长任何说教都管用,这套绘本原价

198

,现在粉丝专享价格

89

,全套

40

册,

让我们一起陪孩子读这本绘本,爱上读书,戒掉电子产品依赖症吧!!

因此综上来说,孩子沉迷手机不专心学习,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进行多次情感或打骂教育,以至使孩子陷入负强化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做好以上三点教育,使孩子自主地去学习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从小养成孩子计划能力,以及强大的自我效能感,有了这些能力,孩子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更加出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emJ03MBeElxlkkajc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