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鸣谢区市监局
最近,不少萧山人发现口罩、护目镜不再是紧缺物资,普通药店里也能买到,超市里消毒液和洗手液货源充足。
这是萧山企业开足马力保防疫物资供应的结果。针对辖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转产增产,萧山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纾解原材料短缺难题,严把产品质量关,推动相关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扩大产能、确保质量。
据统计,2月3日-3月6日,新增涉及口罩、防护服、二类医疗器械、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经营范围的企业设立登记58家,新增上述防疫物资经营范围的企业变更登记188家。
审批搭上“高速快车”
“知道走‘绿色通道’会快,但没想到这么快!”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蓝天制衣有限公司老板郑伟丽说,在和区市监局工作人员提出,企业亟须新增医用防护用品相关经营范围的诉求后,在经过工作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后,企业很快掌握了网上申报的方式,2小时后,该企业收到了区市场监管局送上门的执照。
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杭州惠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月30日,在省市区三级助力下,原本需要几个月的审批事项,该企业仅用3天时间就获得医用外科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疫情发生后全省第一家获得医用外科口罩生产许可的企业。
审批好了,不少企业却面临着原料短缺的困难。区市监局一对一服务企业,通过萧山区纤维制品产品质量安全微信群、“中国化纤网”平台发布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原材料需求信息,为多家企业采购纺粘/水刺无纺布、白色胚布、熔喷无纺布等生产原料“牵线搭桥”。
为了保障防疫物资的质量,萧山还对转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的企业,安排助企监督服务员,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内容等加强检查,对无菌车间进行实时监控监管,确保公司产品质量达标。
支援范围从国内到国外
3月17日晚间,企业老板余百明接到了一份特别的口罩订单。他们将定向支援阿根廷10万个医用口罩。
这家位于楼塔镇的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采购口罩机、原料,通过增加生产经营范围审批,3月8日开通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流水线,采取轮班制,24小时运转,目前日产量达40万-50万个,预计月底该企业将同时开通另外6条生产线,总日产量约为500万个,规模十分可观。
在防疫期间,口罩等物资由政府以1.9元的价格统一收购、调配,最终流向医院、药店等处,避免资源浪费和哄抬物价。
和余百明一样,萧山还有不少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企业,正在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时刻准备支援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文字来源:萧山日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duF-HABfwtFQPkdCB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