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江山绘出现代农业新图景

2019-09-19   江山发布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70载风雨兼程,70载砥砺奋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山传媒集团特在《今日江山》、江山发布等平台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江山印记》专栏,报道7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以激励江山儿女奋勇争先,共同开创江山大花园建设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业从传统耕作方式,经历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化运作,走向现代化农业,形成蜜蜂、猕猴桃、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彩色水稻“玩”出新花样,良田亩产量屡次刷新省记录,见证我市农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市实行农业合作化,经历耕作制度改变、作物品种与良种推广等阶段,在1977年,粮食产量逾15万吨,第一年达到自给有余。1978年以后,农业逐步形成农、林、牧、副、渔等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九五”期间,我市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步伐。2000年,我市已有猕猴桃2867公顷,获“中国猕猴桃之乡”称号;食用菌成为农户致富的主产业之一,于2001年获评“中国白菇之乡”。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跨步时期。5年间,食用菌产业工厂化、基地化发展水平步入全省前列,蜂产业重点提高蜂产品加工水平;果菜产业突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摘得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桂冠;茶叶产业注重茶园改造、名优茶培育,形成粮油和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叶“1+5”农业主导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依赖龙头带动,我市注重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培育,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利兴菇业专业合作社将“再生法”白菇生产技术引入我市,带动工厂化白菇生产效益增加3000多万元;2010年,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恒丰园”牌蜂产品闻名国内外,当年公司销售额1.08亿元。“十一五”末,我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7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工商资本逐渐青睐我市。市星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落户我市,采用LED人工照明、自动立体栽培支架技术,栽培蔬菜面积11.6万多平方米;抓住国家“北牧南移”契机,引进新疆鑫宝湖羊循环经济项目。到2018年,我市农业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其中家庭农场超千家,农业企业年产值50多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茶叶加工环节机械化率达91%,食用菌生产拌料、装袋、灭菌等环节机械化率超过76%。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构建9.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3万亩,2个千亩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在峡口、凤林两镇建成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2018年,我市提标改造了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和水稻产业提升项目,新建了4个市级农业园区。平台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2017年我市水稻种植接连创造了省单季稻最高亩产、最高百亩方亩产和连作晚稻最高亩产等4项“浙江之最”,2018年再次打破单季晚稻百亩方最高亩产、双季稻百亩方最高亩产两项“浙江之最”纪录。

借现代化农业发展之势,我市出台蜜蜂、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猕猴桃等“5+X”产业扶持政策。2018年,我市猕猴桃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2万吨,销售量8万多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猕猴桃集散地;全年养蜂产值2.8亿元,经销加工产值12.1亿元,实现蜂业总产值14.9亿元,养蜂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27年居全国各县(市)之首;荣获“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江山绿牡丹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万亩,涵括黄精、白及、覆盆子等20多个品种,产值超2亿元,获“浙江葛根之乡”称号;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年产5000吨智能化、集约化的食用菌生产线开建……

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引擎。2018年末全市有休闲农业园区(点)44个,产值2.18亿元,助农增收1.07亿元。其中,“江山多娇风采线”入选省“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凤林千亩稻艺展示园”“仓坂千亩猕猴桃园”入选省100个“最美田园”,凤林、石门等地的彩色水稻多次被央媒报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春华秋实70载,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市将以实施“融衢接杭”战略为契机,借助互联网、智能智造、消费升级等东风,继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强市。

微博@江山发布互动哦!

记者:叶鹏

图片来源:黄水福

编辑:陈云芳 陈恺文

觉得内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