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劳心劳力帮子女带娃的老人,多半是这四种结局,既现实又戳心

2020-02-10   西红柿妈妈

文|西红柿妈妈

现代城市中很多家庭老人做好后勤工作,帮助年轻的父母带娃、做家务,夫妻俩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可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您帮我带孩子,我替您养老!”

萌萌的老公是外省人,孩子出生后,眼看着萌萌产假就快休完了,公婆在外地,不能过来帮忙,老公和萌萌商量着请丈母娘帮忙带孩子。嘴甜的老公当场就向丈母娘表态:“您帮我带孩子,这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一定替您养老!”

丈母娘本来就萌萌有一个女儿,已经退休的她还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贴补家用,看在女婿都开口了的份上,丈母娘毅然辞去了工作住到了女儿家里帮忙带外孙。老人把女婿当自己儿子一样疼,把家里的家务事都包干了,每天还特地做些女婿喜欢吃的饭菜

女婿一开始对老人毕恭毕敬,主动帮助丈母娘做家务,丈母娘也心疼俩夫妻在外工作辛苦,尽可能地把家务事都做得干干净净。渐渐地,女婿变得越来越懒,回家都躺沙发上玩手机,似乎带孩子成了萌萌和丈母娘的事情。

丈母娘为此常常生气,但是又害怕影响他们小夫妻的关系,总是有苦往肚子里咽。五年后,女儿生了二胎,丈母娘感慨道:“这带孩子的日子完全没个头,以后也不能指望女儿给自己养老了,女儿两个孩子负担这么重,恐怕自身难保了。”

那些巴心巴肝帮儿女带娃的老人,往往有了这四种结局,既现实又戳心,年轻人要反省:

第一种:老人落得个“整天生闷气”的下场

老人都是维护自己的孩子的,自己的孩子再怎么懒散无礼,老人都不会介意。但是女婿或者媳妇是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不论是帮儿子带娃的婆婆,还是帮女儿带娃的丈母娘,对于媳妇和女婿的不当行为都会心生不满。

有些老人会跟自己的子女抱怨一下,发泄出来。但是抱怨得多了又影响了年轻夫妻间的关系,老人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渐渐养成了有苦往肚子里咽的习惯,难免为此生闷气,对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一定的伤害。

第二种:老人的家底越来越薄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工人身份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很多老人退休后,觉得自己身体情况较好,他们会把退休工资存起来,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可一旦孙子出生后,老人为了帮子女只能辞去工作帮忙带娃,帮忙带娃时,又不免给孙子买点玩具衣服,贴补点生活费。

这样一来,不光自己的收入少了一半,支出还大了很多。老人这都是用自己养老的钱在帮自己的子女们,家底越来越薄。

第三种:老人与子女反目成仇

前面我们提到了老人带娃时常常生闷气,可是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有些老人忍无可忍时,难免对自己的媳妇或女婿指责几句,年轻人火气比较旺,有时忍不住就回怼两句。这可是老人最受不了的,人都有宁可累死也不能被气憋死的心态,一旦老人和媳妇或女婿发生口角,往往会愤然离开子女家,从此还结下了带娃仇!

第四种:老人为了不拖累子女,最后选择独居养老

老人不论帮子女带娃的过程是否愉快,等到自己身体不好了,不能帮子女忙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独居养老。因为子女的养娃负担重,工作压力大,老人不忍心给子女添麻烦

特别是对于二胎家庭而言,子女本来就被两个孩子闹得团团转,哪有精力顾及老人呢?善良的老人往往自觉回自己家里,独居养老或者去养老院安度晚年。

每个帮子女带娃的老人都源自对子女深深的爱,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对子女本无亏欠,带娃和养老并不能对等。他们帮助子女带娃时,完完全全是出于为子女减轻负担考虑的,并不是冲着给自己养老做准备的。

年轻的父母们,如果您家有老人帮忙带娃,请珍惜这种莫大的幸福,他们才是小家庭幸福和谐的缔造者,才是你们安心工作,积累财富的奠基人。请善待那个为你带娃的老人,他们将这人世间最淳朴的爱,给了自己最亲爱的子女。

宝爸宝妈们,你们有老人帮忙带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