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汉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而其他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而统称为少数民族。汉族的历史久远,且是中华民族中的大族。可是,你是否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不是一次举族的南迁,或许今天"汉族"这个词汇压根就不复存在了呢?
相传在部落时代,两个部落首领,黄帝打败炎帝后,两个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族部落,之后中原地区的人便以华夏族人自称,汉族人往往经常去其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而别的少数民族便把这些来人叫做汉人,自此以后,华夏族的后裔便渐渐以汉族人自称。当时的华夏族以农耕文明为主,自然是机智的居住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也就是当时所谓的"中原地区"。
所谓中原地区是指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地形也较为平坦,特别适合当时的农耕社会。华夏族也就是汉人大部分聚集在此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富足而舒适。而与此同时,当时的南方被称为"卑湿之地",向来是山脉崎岖,气候湿热,所以人口稀少。加之北方国力强盛,南方被称为"南蛮之地",而南方的人在中原人眼里则是"南蛮",颇有轻视之意。可是,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他们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在这里得以生存发展,远离自己的自以为尊贵的故土吧。
当然,在正常的历史发展中,也存在南方的人到中原来,中原人南迁的情况,或出于气候的变动,或出于当朝统治者的政策。出于开辟疆土与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有欢迎北方狄戎内迁。但是大规模的移民是不多见的。处于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人口的相对封闭与稳定是利于封建王朝加强统治的。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甚至是一个统治王国的衰败,王朝更迭与变迁。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灾难,使得汉族人几近灭族,靠南迁才得以保全呢?首先一个大的背景是在东汉三国时期,由于当时的天气转冷,已经有了北人进中原,中原人南迁的移民浪潮。而在西晋末年到东晋十六国期间得到了顶峰。
西晋灭吴,是自汉朝以来的难得的大一统王朝,然而这个繁荣安定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太平盛世未能得以持续。在晋武帝的短暂的"太康之治"后,终于还是迎来了"八王之乱"。
历经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西晋对于王朝的控制松弛,许多北方诸郡脱离了控制,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加之,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农民起义也频频爆发。
西晋永嘉五年,西晋朝廷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西晋王公大臣被杀三万余人,而西晋也正式的灭亡了。这次事件就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
从此以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们也纷纷南迁。史料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可见当时南迁之人的比例。刘粲攻下长安之时,"遗人四千余家奔汉",可以说是非常狼狈了。
祸不单行,公元317年,北方多地出现了蝗灾,对于当时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来说,这无异于是巨大的打击。人们靠种植粮食度日,加上战乱频仍,国库空虚,不可能有存粮,迫于无奈,人们只得南迁。
北方匈奴的反叛,晋朝的内乱,连年的蝗灾,天灾人祸,无论是门阀士族,还是贫民百姓,可以说是举国南迁。《晋书王导传》中载"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而"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当时南迁的人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北方人民移民到长江流域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刘宋时期,据学者粗略估计,至宋孝武帝时期,北方移民及其后裔的人口数量达到了200万。
在西汉时期,中国的人口峰值达到了6000万,期间王朝更迭,战乱频仍,西晋时期的人口约为3500万,已经有了接近一半的锐减。当时北方的人口占比大约是55.5%,也就是说西晋时期,北方地区的人口在1944万左右,数据显示永嘉之乱后,大约是200万人迁徙到了南方,也就是说,至少超过了10%的北方人口迁徙到南方,除去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损耗的人口,实际移民的比例还要更大。说句通俗的话,那么当时战乱中的人能跑的大多数都跑去了南方。
这样看来,永嘉南渡便有了另一层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次南迁不仅是人口的南迁,更是政权的南迁乃至华夏文明的南迁。当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南迁的人中大家族占了很大一部分,东晋偏安以后,后来形成的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等望族皆来自于北方。
永嘉南渡对于汉族来说可谓是全族性的南迁,如果没有这次迁徙,华夏文明能否得以延续还是一个问号。在南迁过后,汉族还是占据当地人民的绝大多数这也就为汉族文明的稳定提供了条件,保证不被其他强大的少数民族同化。
虽说是看似窝囊的偏安与软弱,在当时条件下确实是如此,但是不可否认,东晋政权据此得以保全,叫它苟延残喘也罢,至少,华夏文明得以在当地立足。同时在当时政权的延续与形势的引领下,北魏的汉化得以如此顺利地进行。
历史是巧妙的,或者说是巧合的。历史在时间的浪潮以及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大浪淘沙同时也做了选择。在我们当今研究者看来,当时窝囊的永嘉南渡后的东晋偏安竟也不失为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无论如何,华夏文明一直绵延不绝,成为最大最久远的民族,在如今看来是无比幸运的。
还看今朝,各个民族共同繁荣着,簇拥着,互相尊重着。在平和的环境下,我们得以和平共处,共同繁荣。很庆幸,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大浪淘沙中,得以保全的民族,绵延至今。
且看风云变幻,历史的智慧下的巧妙与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我们一直翻滚着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