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说:这3种人,越老越有福,看看你是不是

2019-10-16   千面略懂先生

“年轻不吃苦,老来必受苦”,这是近日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话题讨论。在底下的众多留言中,点赞最多的就是“别再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年轻时多吃苦,老了才能享受”。我想,这是当代许多年轻人一致赞同的观点。

的确,年轻人有福未必是好事。从古至今,有太多富贵人家,年轻时尽情享受、好不风光,到晚年却无福消受了。

所以,真正的有福,是老年有福。记得在某次禅会上,有一位高僧告诉我:这三种人,越老越有福。看看你们是不是

一,乐善好施之人

佛门中常说:“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如果想获得更多的福报,就要先学会布施、去舍。

佛门中的布施,是指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一共有三个种类:财布施(财物资助)、法布施(给不懂得佛法的人讲解佛法)和无畏布施(令人的内心无所畏惧)。

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无名高僧身体力行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的一生都在乐善好施,与人方便。别人供养他的钱,都用于印经文、建道场,据说他一生帮助别人修建了十一个道场。

别人在寺院的玉米地偷玉米,被他正好遇见。他不责备,反而告诉别人要挑大的掰;去外地寺院讲法,他会把居士的供养,全部留在寺院内,分文不取……

可以说,三种布施无名高僧都做到了,并且从不放心上。

在佛教中,布施可以积累功德,而功德是前往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因此,常发菩提心,乐善好施的人,都会种下许多善因,年老时则会收获众多福报。

二,知恩孝顺之人

《大智度论》卷四十九云:

知恩者,是大悲之本,开善业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则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人,甚于畜生!

可见,知恩和孝顺,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佛门中,将报恩分为了“四重恩”,分别是: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国土恩)、三宝恩。

此前,在一本佛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恩将仇报的故事:一个农夫上山砍柴迷失了方向,又遭遇暴雨,便匆匆跑进了一个山洞避雨。

进了山洞后,他才发现洞里有一头熊,顿时吓得直冒冷汗,想要转身离开。

这时,熊开口说话了:你不要恐惧,今晚可以安心住下来。(远古时代,人与天道、畜生皆能沟通)

暴雨连续下了七天七夜,这期间,熊每天都为农夫提供新鲜水果和美味饮用水。直到了雨停了之后,熊为农夫指了正确的下山路线,并叮嘱他千万不要说出这个山洞,以及自己的行踪。农夫发誓答应了。

结果,在回去的路上,农夫遇见了一名猎人正在寻找熊的踪影。在威逼利诱之下,农夫说出了熊的下落。

不久,猎人带着熊肉回来了。但农夫在触摸到熊肉的那一刻,二肘瞬间坠落于地。原来是农夫违背了誓言,才遭受到了惩罚。

佛教中,一直告诫信徒要重孝顺,懂知恩。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会折损福报。一个不懂知恩的人,福报亦会越来越窄。因此,要想老年有福气,年轻时一定要懂得知恩孝顺、累积福报。

三,懂得忏悔之人

《业报差别经》曰: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谓悔谢罪过而请求宽恕。即作罪或犯罪时,皆应忏悔,始得除罪而清净。

忏悔,即消恶业。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过程。

印度有一对兄弟菩萨,即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世亲菩萨学习小乘教义,而无著菩萨却是学习大乘教义。弟弟世亲菩萨非常聪明,哥哥无著菩萨却总想度他信大乘法。一次,他故意装病,请弟弟来探病。

弟弟到来后,哥哥装病说:“我现在快死了,你能否诵一次大乘经典?”弟弟本不愿意,但为满足哥哥最后的要求,便把《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都念了一遍。

念完之后,弟弟豁然明白。原来自己以前误会大乘经典了,说大乘经典是假的。

之后,他把以前写的骂大乘佛教的书,都通通烧毁了。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而世亲菩萨通过忏悔也成为后来的一代祖师,受到后人的尊重敬仰。

所以,忏悔是卸下所有的伪装,将以往的过错直白的坦露出来。是用善业清除污秽,也消解以往的恶业,从而收获善果。

“诸恶莫作、众善莫行”,愿大家都能被命运善待,被好运和福报加持,做一个真正有福之人,南无阿弥佗佛。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