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瑞应图》传世版本众多,研究文献也不少,但是在笔者看到的文献中尚无人将众多版本进行直观的图像比较。图像比较法很简单,但也因其简单常被轻视,因为人们总是对自己的主观记忆过于自信。
1、著录中的诸本《中兴瑞应图》信息
笔者据张蔷《萧照》一书之第3节 “《中兴瑞应图》种种”稍做归纳,历史上著录的诸本《中兴瑞应图》大致如下表所示:
著录者 |
著录内容 |
与今本关联性 |
明文嘉《书画记》 |
萧照《中兴瑞应图》,一图凡六段,笔法全是李唐,几于乱真。 |
今之津博本? |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 |
1曾观项圣谟藏《中兴祯应图》;2曾观仇英临的《中兴瑞应图》 |
1未明; 2今之故宫仇英本? |
明孙凤《法书名画录》 |
曾见李嵩十二段本《中兴瑞应图》 |
今之龙美本? |
清厉鹗《南宋院画录》引《书画记》 |
萧照《瑞应图》三卷 |
|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
《中兴瑞应》图卷,绢本,长四丈六尺六寸,高一尺二寸,曹勋赞引。一图十二幅,着色,图左各系以赞 |
今之龙美本? |
清吴升《大观录》 |
萧照《中兴瑞应图》,绢本,高一尺,长四丈二尺二;有曹勋赞,分十二节 |
是否尺寸误差,实为今之龙美本? |
清《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藏画) |
《瑞应图》,绢本,纵一尺一寸,横四丈五尺八寸五分。萧照设色,曹勋序赞,楷书,书画相间十二段 |
今之龙美本 |
清方睿颐《梦园书画录》 |
李嵩萧照合作《思陵瑞应图卷》,绢本,凡六节,隔裱宋尺每节高一尺一寸六分,阔五尺余,董思翁鉴定。 |
今之津博本? |
清朱葆恂《无益有益斋论画诗》 |
1生平见此图不下数十本,皆吴下俗工所作; 2某六节本,无款识,笔踪全似暗门刘 |
1大都会本、保利本之类? 2今之谢稚柳本? |
2、现有研究
关于南宋《中兴瑞应图》诸本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篇论文:
1982肖燕翼:仇英和他的摹作《中兴瑞应图》
1986 张蔷:《萧照》(专著)
2012王瑀:《中兴瑞应图》研究(硕士论文)
2013王瑀:《中兴瑞应图》创作情境的考察(脱胎自其硕士论文)
2013许敦平:试论两宋之际的瑞应图
2017冯鸣阳:政治的合法性:龙美术馆藏宋《瑞应图》研究
2019许玮:《中国绘画名品系列——萧照中兴瑞应图》(文字注解部分)
2019虞云国:“中兴圣主”与他的《中兴瑞应图赞》
这其中,提出了全新学术观点的是王瑀。他贡献的主要新观点有:
(1)龙美术馆十二段本《瑞应图》上的图赞配字并非出自董其昌所定曹勋之手,而是后人誊写,书风不符,内容亦与曹勋原文颇有出入;
(2)没有史料支持高宗或官方曾推动瑞应图的政治宣传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题材更像是因民众的偏好而得以发展;
(3)董其昌跋文中断言的龙美本是仇英本直接的源头底本是不成立的,二者内容上差异明显。
但上述研究均未全面比对诸版本之源流关系,王瑀也止步于仅仅提出了仇英本并非直接摹自龙美本。因此,可以说存世诸版本的关系仍是学界所未曾深究的。
3、基于时代特征的聚类分组
如图1所示,存世至少有7个内容相似的《中兴瑞应图》版本。据整体风格、水准,笔者认为这7件作品可大致分为3组:
(1)南宋组:包括第1、2、3本
津博本及祖本问题:徐邦达认为中兴瑞应图题材的创立者是萧照,此说一直为学界所普遍接受。如果此说成立,则本组中当以天津本最接近祖本,因为其画法最接近萧照。
龙美本:龙美本是唯一保留了12段内容的完整版本,弥足珍贵,但其作者尚无法判定。董其昌跋文中指为萧照显然是不符合的,其行笔细弱、设色妍丽的审美取向与萧照迥异,人物建筑画法似近李嵩。这位画家的山石树木细弱,但长于建筑、人物、陈设等;画北方风景每每难脱江南之软媚,应为自幼成长于杭州地区的本土画家。
谢稚柳本:此本风格近刘松年,但其踪迹神秘,下落不明,仅见于谢稚柳1957年所编《唐五代宋元名迹》,书中称选4段予以发布,语焉不详,不知背后是否尚有全本存世(张蔷可能仅仅因为谢稚柳出版过就以为藏在上博);需要注意的是,有许多人一直误以为龙美本与谢稚柳本是同一卷。
这3件宋本彼此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判断翻摹次序,但他们有鲜明的风格指向:津博本近于萧照,龙美本近于李嵩,谢稚柳本近于刘松年,照此逻辑则津博本所代表的风格应当早于另两本。风格上也是,津博本简要精炼,自称一派;而龙美本和谢稚柳本则铺陈繁琐,彼此更近似。
(2)明人组:包括第4、第5本
第4本旧传李嵩,但其风格为明人。其中第5本出自仇英之手无疑。
但是,与南宋组相比,这两件东西各自的内部顺序(ABCD)开始出现紊乱。当然由于是残存段落,无法判断是原作如此,还是后世被切割后错配。
(3)清人组:第6、第7本
水准与前两组无法并提。
4、基于画面内容的聚类分析
诸版本《中兴瑞应图》虽然多残缺,但依据交叉并存部分之内容细节,仍可以辨析其亲缘关系。仔细比较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出自同一来源的摹本,其内容层面没有一件是完全雷同的,全部做了改动。按照统计学上的两两比较法,加之涉及的内容细节繁多,可展开讨论的细节甚多。例如津博本“黄罗掷将”中的月牙凳摆放、人物数量服饰、棋盘棋子、屏风画等均显著不同于龙美本。本文无意长篇大论,仅概括涉及诸版本亲缘关系的几个要点:
(1)台北本源于龙美本,且内容高度忠于原本,几无改动。
(2)故宫仇英本非常怪异,它有的地方似抄袭津博本(如“门”字旗、“帅”字旗等细节),有的地方又似抄袭龙美本(如月牙凳、高脚方几等细节),更奇怪的是它频频擅自“加戏”(比宋本多出许多内容),而且常增画远景,直接将原画的空间感从逼仄变成辽阔,但这种转变又很奇怪,似乎破坏了原画意境。这种混乱性尚难解释,究竟背后另有底本还是缘于擅自篡改尚待研究。
(3)大都会本摹自仇英本,其左右两端的内容为仇英本独有,这是无疑的。
(4)保利本摹自仇英本,但右边稍作改动,并参照龙美本增加了几个人马。
(5)谢稚柳本自成体系,与龙美本、津博本均差异较大,与明清各本亦无关联。而且其B段出现了左右翻转错误,或因拍摄制版问题。
致谢:《中国绘画名品•萧照中兴瑞应图》一书借阅自杭州杜小龙先生私人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