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可见,“妈宝男”和“扶弟魔”是婚恋市场上人人避之不及的“魔鬼”,生怕遇见了就会万劫不复。
昨天,微博热搜上有个话题——“扶弟魔”和“妈宝男”哪个更可怕?
潮姐觉得,没有哪个更可怕,说到底,“扶弟魔”和“妈宝男”都是没有自我的可怜人!
“妈宝男”,妈妈的好宝宝,长不大的巨婴,即使早已成年,甚至结婚生子了,口头禅仍是“我妈说”。
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张口闭口“我妈说”,遇事第一反应是“我问问我妈”。
潮姐有个朋友曾不幸找了“妈宝男”男友,据她总结恋爱体验就是: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不配有姓名。
约会穿什么去哪里吃什么,要听他妈妈的;
什么时候结婚,在哪里办婚礼,婚房装修成什么风格,还要听他妈妈的;
就连喜欢的女孩类型,都是照搬他妈妈的审美。
明明是正经谈恋爱,却感觉自己是个小三——男友妈妈才是男友心中永远的NO.1。
工作四五年了,工资卡还在他妈妈手上,衣食住行都由妈妈包办,每个月从妈妈手里领零花钱;
最关键的是,一旦她和男友妈妈的意见有分歧,男友一定会坚定地维护他妈妈——“我妈养我这么大不容易,你要理解她”“她毕竟是我妈,你就不能多忍忍?”
30多岁的人了,不独立,没担当,凡事指望老妈,事事听从老妈安排,这样的人怎能托付终身,撑起一个家?
朋友最后忍无可忍地分手了,谁敢嫁给一个没断奶的巨婴呢?
“扶弟魔”,扶弟成魔,一切以弟弟为中心,活着就是为了帮扶弟弟。
弟弟要上学,姐姐辛辛苦苦打工,省吃俭用寄钱供养;
弟弟要结婚,姐姐帮忙凑彩礼,自己没钱就逼迫自己的男友拿;
弟弟要买房,姐姐负责付首付,把自己小家庭的存款拿出去给弟弟。
丈夫不同意怎么办?苦口婆心地劝说:
“他是弟弟,我是姐姐,帮他不是应该的吗?”
“我就这么一个弟弟,我不帮他谁帮他?”
“他可是我亲弟弟啊,现在需要钱,我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吗?”
帮扶弟弟无底线,宁愿牺牲自己家庭的利益也要贴补弟弟,娶了她就是娶了他弟弟全家,这就是扶弟魔的可怕之处。
所以在相亲时,很多男人一看到女方有弟弟就失去兴趣了——万一是个扶弟魔,那可不是一般人养得起的,多少家底都能被弟弟一家搬空!
所谓“慈母多败儿”,“妈宝男”的养成,罪魁祸首自然是妈妈。
太溺爱儿子,事事替他操心张罗,大到买房找工作,小到做饭洗袜子,妈妈全都给安排好了,儿子不需要独立,自然也学不会独立。
作为一个成年人,还凡事都需要听妈妈的话,没有自我意愿的表达,活成了妈妈的“傀儡”,被鄙视被瞧不起,确实很可怜可悲。
而“扶弟魔”,虽然帮扶的是弟弟,但同样也是家庭教育洗脑的结果。
“扶弟魔”通常都有对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从小就对女儿灌输姐姐帮弟弟天经地义的思想。
“你是姐姐,凡事要让着弟弟,帮弟弟是应该的。”
“你弟弟才是我们老X家的根,他过好了我们家才能好。”
“我们以后老了,就剩你们姐弟俩了,你可千万不能不管你弟弟啊!”
因为从小被洗脑,被亲情绑架,导致她们觉得帮助弟弟就是姐姐的责任和义务,不帮就是当姐姐的不称职。
洗脑洗得彻底的,主动成为扶弟魔,认同姐姐帮弟弟是天经地义的,心甘情愿欢欢喜喜把自己的钱,自己夫妻俩的共同财产拿去给弟弟,显得自己无私伟大。
洗脑洗的不彻底的,被动成为“扶弟魔”,虽然内心里不愿意帮助弟弟,但是迫于爹妈的压力,迫于亲情,不得不给钱,就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
但不管是那种,她们都屈服于父母,屈服于亲情绑架,一生为弟弟而活,而忘记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