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斯坦福专家:让孩子快人一步,它比努力更重要

2019-12-01   兜妈爱叨叨

教育孩子,批评和夸奖,哪个会更让孩子更容易获得进步,不言而喻。

美国的大卫·史华兹说过:一种思想如果进入心中,就会盘踞成长。如果那是一个消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消极的果实。积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积极的果实。赞美孩子可以让孩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显而易见的帮助。

细说生活,父母对孩子的赞美之词一般会用“你真棒”、“你好聪明”、“加油,你会成功的”这些口头禅,但这种对孩子的夸奖恰恰是扼杀孩子成长型思维的“罪魁祸首”。

在这里首先给家长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 Decks)之前就提出,成长型思维才是每个家长必备的教育技巧。当我们在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候会说:“这么棒的么?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把作业做完咯!”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思维,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养成独立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的一种思维习惯,而不是简单的“加油,孩子”。

在国外,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在使用这个方法来教育孩子们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认为这样会增加自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更加乐观主动。

与“成长型思维”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比如,孩子经过努力拼装好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这个时候家长说 “真棒,孩子”,就会潜在的使孩子养成“固定型思维”,即孩子以为“真棒”是这个年龄所有孩子的特性。

关键在于,当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那些想要通过自己的坚持来获取成功却屡屡失败的孩子会不自觉的失去自信心。

“我是不是很笨啊!”这是一位心理学家与一个5岁的孩子聊天时候孩子说的话。“妈妈一直说我很棒,但是这么简单的东西我竟然不会做。”孩子沮丧的低下头。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成长型思维可以让孩子更加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也能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而固定型思维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在困难面前停下脚步,茫然失措。

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1.给孩子讲故事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的时候,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们以为——王子天生就该娶公主,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很多事都是“理所当然”,他们就很容易养成固定式思维。

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告诉孩子们王子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过五关斩六将”,客服重重困难之后才会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这样就会建立孩子的潜在思维——只有努力以后才会获得成功。

2.表扬孩子要正确

假如我们的孩子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以后,结果仍然是失败,很多家长此时会说“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其实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潜在的反驳,反驳了他之前的努力,他也会很沮丧。

家长要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当他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夸奖,而是帮助孩子分析,作出改进。当然,如果能和孩子一同体验全过程是最好的。

3.家庭环境很重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生活对他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会自让而然的去模仿父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所以,假如父母的思维呈现固定化思维,孩子也会受影响成为固定化思维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比如每天和孩子沟通自己发生的事,以及自己解决的方法,言传身教,让孩子去思考有没有做错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分享,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成长,还能促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一举两得。

雨果曾经说过,要教育孩子变得更好,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而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不断地努力,进修自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认可,但是错误的赞扬方式有可能起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