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养儿防老,可到底防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倒是真的很想跟各位好好聊一聊。
有人肯定要说了,这不是没话找话嘛,养儿防老养儿防老,说得明明白白,养儿防的自然是个“老”字,生儿子就是为了让以后自己晚年无忧,晚年享福,晚年能够有人侍奉百年,不是防老还能是防啥?
尽管很多人都是如此笃定,养儿防老真的可以防老,这是千古流传的传统思想,也是现实。但在这里,我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过去,这么想的确没有错。养儿防老从前是非常普遍的观念,很多人选择多生娃,拼命地想要生儿子,一方面是把传宗接代当成了自身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觉得多生孩子,孩子有出息的几率会更高一些,以后家庭门楣的荣光也能更好的被发扬。
更大的方面,就是因为觉得孩子多了,等以后父母老了,不能动了,孩子多晚年总不会没人照顾,即便孩子忙时间少,尽孝的责任分摊开了,也不至于老人床前无人尽孝,这是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老人的晚年幸福。
可是在如今,这个想法,的确是已经过时太多了,早已不再适用于如今这个时代。
昨天出门遇到一个小吃摊,听到了一个女店主在跟旁边的一位客户在闲聊,说到了生孩子的话题,这位女店主可能是想生个二胎,想要一个女孩。客户呢,故意调侃她,说是祝她生对儿双胞胎。可这女店主呢,听到了以后不仅不开心,反而皱了眉头,赶紧打断。
“可别!生了双胞胎,我可还怎么活啊,得挣多少钱才能养得起两个孩子,就一个女孩就够了,还是女孩好。”
我在旁边经过的时候,心中不由得感慨,现如今和过去的养儿观念果真是大不一样了,类似的对话,我听过不下数次。现在很多父母更希望生女孩,也不希望生男孩,虽然二胎开放了,可是也极少有人愿意生二胎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养不起,二还是养不起。
承担不起孩子的教育成本,然后是承担不起孩子结婚生子的成本,这两点都是养不起。更重要的是,很多父母早已不再指望靠养儿防老了。
“他们能养得起自己,以后不要让我一把年纪还要帮他们操心我就知足了,养儿防老,还不如现实一点,多攒点钱老了靠自己,晚年早就不奢望子女了。”
如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罢,都承担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老人若是想靠子女养老,未必,说不好,还得掉过头来帮助子女们直到油尽灯枯,也许这才是现实。
“帮忙带孙子十年,老本交底后被视为累赘”
李大爷今年七十岁,7旬的年纪,老人如今却一个人独居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出租房内,一个人,一个电饭锅,一床被褥,小小的出租房内再也容纳不下其他多余的东西。李大爷是今年才刚刚从儿子家搬走的,有人询问起来,李大爷便会为儿子解释。
“不是他让我走的,是我自己非要搬出来住的,在儿子家住的太拘束了,还是一个人过自由自在,舒服。”
人前也会尽量恭维着儿子儿媳:“他们都很孝顺的,总要我回去住,我自己不肯,他们每个月都回来看我,给我带很多吃的还有补品,就是我根本就吃不了那些,就让他们不要浪费那个钱,不买的。”
但是人后,尤其是夜深人静,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李大爷也会感到无比的心酸与落寞,忍不住还是将自己的所有委屈都倾诉而出。
“我老伴走得早,已经走了十多年了,那时候为了给老伴看病,家里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老房子。后来老伴走了,儿子说儿媳想要换个大一点的学区房,以后等孙子大了好上学用。
我本来是不愿意的,毕竟老房子是我的一个念想,里头都是跟老伴一辈子的回忆,但是儿子说,老伴走了,以后我老了也不可能一个人过,房子卖了换了大房子,以后我跟着他养老。
我想着养儿防老,这房子本来也就是留给儿子的,总归以后养老还是得靠儿子,后来也就答应了。
儿子换的大房子,因为钱不够,其实也不大,就是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那时候孙子还小,跟着儿子儿媳一起住,我一个人住一个小房间。我年轻的时候没有交养老金,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年纪也大了,儿子儿媳就跟我讲,给我买菜钱和生活费,让我在家里给他们烧饭带娃。
本来这些事情都是我老伴一个人做的,我总也不能白吃白住儿子家的,就开始从头学,从头做,这一做就是十年,把孙子一直带到了初中毕业。
从孙子小学三年级以后,其实我就已经没有地方住了,儿媳妇跟我商量,说孩子大了,需要独立个人空间,不能再跟父母一起睡,让我把小房间腾出来,给我支了个小床,就摆在封闭阳台上。
说是过段时间就换房子,可一直钱也都没够,我就在阳台上又住了好几年。今年是要换房子了,可是儿子还是说钱不够,儿媳妇又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忙出分力,我攒了这么多年的老底,八万块钱,就都掏给了我儿子。
现在住的房子说是已经挂在二手平台上卖了,说是人家来看房子,看到我住在那边不好看,儿子才给我租了这个房子,让我搬出来住的。”
原来李大爷从儿子家搬出来,是这么个前因后果。说清楚以后,李大爷好像也就释然了。
“帮忙带孙子十年,老本交底以后,被视为累赘也是正常的,毕竟我也没啥用处了,以后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不管他们让不让我回去,我都能理解。”
一位7旬老人的靠儿养老实录,不算典型,但也足以让很多老人感到感同身受。
李大爷为什么这么能想得开,是因为他身边发生过一个真实的事件,他也一并告诉了我。
“那时我老家那边的一个老头,跟我一样,没有养老金。老本交给儿子以后,儿子每周一过来给他做五套煎饼果子,算是一周的口粮,管他活着。那个老头子后来被邻居发现在家里的葡萄藤架子上身故了,买绳子的钱,据说还是攒了一个多月攒下来的。”
两个故事,两个结局,一个让人寒心,一个让人唏嘘。没有养老金的老人的晚年,只想着靠“养儿防老”的老人,最终的晚年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好过。
这两个例子,并不是普遍事实,我可以肯定这仅仅只是特例,这样没良心的子女,还是极少的,也正因为少数,所以这样的故事讲出来才会让大家觉得震惊。
大多数的子女都是孝顺的,也都是愿意尽孝的,哪怕老人没有养老金,没有积蓄,子女也会尽力去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
只是,有些时候,子女的确也是力所不能及,很多时候都在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忙得焦头烂额,照顾老人分身乏术,无法做到方方面面。即便子女有心,单单只靠养儿防老的晚年,有时候也很难能够让老人获得幸福,是实属无奈,可又无可奈何。
老人养老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过去的老人心中子女就是老人养老的归宿。过去老人很多也都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不愿意去缴纳养老金,更愿意去相信养儿防老,宁可完全投资给子女,其他什么都不愿意投资。
如果说遇到懂得感恩和回馈,有良心的子女,倒也就罢了,老人的日子尚且还有依靠,可若是不能呢?那么老人可就真的是押宝押输了,真的老无可依了。
也不是不信任子女,也不是养儿就一定不能防老,但为了晚年得到最大的保障,老人们真的应该更加理性一些,给自己多谋求一些出路,或者是退路。
现阶段有没有能力,能给自己缴纳养老金的,尽量还要缴。不管赚还是亏,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你只需要这笔钱,现阶段也许收不回来,未来也未必就能赚得到很多,但是它足以成为晚年的一重最基础的保障。
子女孝顺,也应该给自己留一份老本,这份老本,哪怕是子女,都不给。这是老人晚年的一份底气,老本是留给老人晚年生活用的,若是没有了老本,又没有养老金,那么老人在没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就没有了自保,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靠别人,生活自然就没有了底气,同时,也失去了家庭中的创造价值,人生也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不管是养老金,还是老本,攥在手里的理由,都是防患于未然。也许用不到,也许用得到,如果用不到自然最好,如果用得到,却没有,到时候也只有后悔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