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实:资本走向世界,教育必须跟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都要“走出去”

2019-12-23   一带一路报道

12月22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简称“分会”)在复旦大学成立。

据了解,分会的成立旨在推动我国教育“走出去”,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分会由国内致力于“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院校等教育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隶属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此外,在分会成立大会上,通过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成立现场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原校长朱崇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灵山,以及分会首任理事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共同为分会的成立揭牌。

会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原校长朱崇实发表演讲。

按照通常的统计口径,“一带一路”有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达到4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这6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万亿美元,只占当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0%。这其中,中国的13万亿国民生产总值又占了一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顶尖的高等学府“凤毛麟角”,这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朱崇实认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遭遇“人才短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时这也是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大好机会。当前人才不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市场上难以找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二是优秀人才不容易稳定下来。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例,驻扎当地负责建校的施工方多位工程师、项目经理家人都在国内,而他们在马来西亚工作十几年,每年能回家探亲的次数有限。有一位经理向朱崇实坦言,“心里很不安,孩子学习碰到问题的时候帮不上。”而这一问题已经发生在很多技术、管理人员身上——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不得不和家人两地分居。

2月,教育部与山东等4省市签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多元的经济结构,现在中国经济是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共同形成的。朱崇实表示,外商投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扎根,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中国教育改革开放有关。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紧紧为经济改革开放提供支撑,提供服务。“教育开放国际需求,能够为外籍人士的子女在中国就学提供基础,所以没有教育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经济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我们的经验。”

今天,我们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这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前40年有什么不同?朱崇实表示,前40年主要是“引进来”,这一轮的特征是要“走出去”。“今天,是我们的资本要走出世界,而教育必须要跟上。我们高等教育要‘走出去’,职业教育要‘走出去’,基础教育也要‘走出去’。”

会议还成立了分会功能型党支部,审议了分会工作办法和工作计划等,为将来“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

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近年来,复旦大学在加强“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开展了包括整合跨学科研究力量、构建国内外智库网络、创立国际性合作平台、推动常态化人文交流在内的一系列工作。

焦扬强调,成立“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和教育合作的新起点,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进一步落实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有效集聚各单位特色优势,进一步形成“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合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能级提升。她表示,希望分会在协会的领导下,夯实基础、健全机制、拓展渠道,充分依靠会员单位,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人民心里走,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等、互鉴的国际教育合作体系。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灵山:

“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顶层设计,是我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抓手。

赵灵山强调,分会要发挥好理事会、会员单位和专家的作用,成为从事“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工作者之家。要突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为特色,打造品牌项目,服务国家战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会首任理事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

将认真研究工作,和分会各位副理事长、理事和会员单位共同发挥好这一崭新平台的作用,汇聚力量和智慧,为“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推动力。

陈志敏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渊源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携手发展教育,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理事会将秉承宗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的开展,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同时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复旦大学举办留学生中国诗文诵读大会

据悉,“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将致力于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行动,更好地推动和扩大人文交流,加强教育互利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形成更为厚实的民心相通人文基石,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整合国内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各层次院校学科专业、合作伙伴资源优势,对接整合,形成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平台,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建立各方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形成教育服务发展,发展促进教育的良性互动。

2018年,“沪港大学联盟”成立仪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复旦大学在智库、校地合作、国际网络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完整布局。作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五家共同理事长单位中唯一的高校,复旦大学创新高校智库模式,建立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构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新闻传播、生态、卫生等多学科的“一带一路”研究集群,形成全学科的研究能力。同时,复旦大学还与甘肃、云南、广西、浙江、山东等“一带一路”重要省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服务地方“一带一路”建设,并建立中东欧、俄罗斯中亚、南亚、东南亚、澳新和拉美等多个区域性大学联盟,以及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为形成“一带一路”的国际网络打好了基础。

综合自新华网、东方网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编辑:雷露

审核:雷怡安

主编:邓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