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鹿鼎记》里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湖州归安县知县吴芝荣因贪污被革职,不但赃款全部被缴,为了保命,打通上下关系的钱也花了无数,弄得倾家荡产,无以为生,只能到湖州各富豪的家里打秋风。这一天他来到庄允城家里要求几两银子度日。这位庄允城是湖州数一数二的富翁,但是看不起吴芝荣这样的小人,不打算给他分文。没想到却被吴芝荣略施小计,弄到了价值几百两白银的金叶子。原来庄允城有一个死了的长子叫庄廷珑,庄廷珑读书过分用功导致双目失明,但却不甘这样了此一生,于是召集大批文人学士,重新编撰了一部《明书辑略》。
书成不久即病逝。吴芝荣正是从这部《明书辑略》下手,大发赞美之词,打动了庄允城。首先,他杜撰出湖州之宝:史、丝、笔,蚕丝和毛笔是湖州的特产,天下知名。吴芝荣把庄廷珑主编的史书《明书辑略》和它们列在一起,并且排在第一位,很得庄允城欢心。然后又一口一个“令郎亲笔所撰”,激起庄允城对亡子的思念,听到有人如此称赞儿子编撰的史书,尽管知道这部明史并不是儿子亲手写就的,但心里还是感到很安慰。于是大把的金叶子就送了出去。
吴芝荣的人品固然是可恶的,然而他赞美别人的手法却是高明的,值得借鉴的。赞美的话要说在别人得意的事情上才算是说到点子上。然而平平无奇的赞美也是不能让人心动的,因为他听到的太多了,麻木了。
说赞美的话时,不妨使用“不但……而且……”的句型。比如称赞一位小说家,你说他的小说写得好就毫无新意,因为那是他的本行,不然怎能称得上是小说家。他的这个能力已经被不知多少人赞美过了,也许研究的文章都发表了几百篇了。你再说就是陈词滥调,会让被称赞的人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无动于衷,而且大有拍马屁的嫌疑。然而你可以说他“不但小说写得一流,诗歌写得也是绝佳。”或许这个说法还没有人提出来过,而他也希望大家发现他在诗歌上的造诣。他听了觉得很新鲜,很高兴,那么你赞美的话就说到了点子上。
还可以用转折句型“虽然……但是……”,先说出一个人的缺点,紧接着“转折”出他的优点。这样可以使他的优点更显突出。而别人听了你的赞美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优点上来,无论如何受到这样赞美的人总是会对你心怀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