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章子怡从影20周年作品展开幕,她在老公汪峰的陪同下出席,40岁容貌不输20岁少女。
一直以来我是很欣赏章子怡。
章子怡在演员当中算是实力派了,她年轻时拍戏也是出了名的拼命。
在《十面埋伏》里,她就受了四次伤:
一次拍打戏时用力过猛,被竹棍击中脑门当场打晕;
一次手臂摔伤,直接被送去了医院;
一次拍横劈叉导致韧带永久性拉伤;
还有一次拍跳舞戏,吊了几小时威压,再一次把韧带拉伤。
在拍《卧虎藏龙》时,章子怡受了三次伤:
在和杨紫琼的对打戏里,指甲盖被武术替身打飞一大半;
在一场威亚戏里,章子怡从城墙往下飞,几乎整张脸都撞到了墙上,吓坏了李安;
第三次是她吊钢丝从高处往下飞时,颈椎受伤,动了不少手术,到现在也没有治愈。
在拍《英雄》和《一代宗师》时,章子怡也是大小伤不断,几乎被剥掉了一层皮;
汪峰曾经在节目里透露,章子怡因为拍戏留下了一身病痛,身体状况并不乐观。
章子怡说正是因为年轻时那种倾尽全力的心,那一股子劲儿,所以20年前的作品到了现在还有观众去回顾。
但在我看来,章子怡的成功可能不只是“努力”和“拼命”那么简单。
因为成功的必要条件并非努力,还关乎其他的要素。
01 努力至多帮你存活,不会帮你出类拔萃
演员王劲松曾经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说自己拍戏时遇到一个年轻演员,连背个台词都要沾沾自喜地求表扬:
“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呐?”
是啊,演员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
演员的台词功底不仅在于背,还在于语调、轻重、情感、断句和气息等各种细节的拿捏,不花功夫练是不行的。
现在许多年轻演员动不动就用替身、抠图,就连背个台词也要求表扬,演技更是没有经过打磨和锻炼。
一旦被观众批评演技不好,他们的粉丝立刻会跑出来说:“你们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努力。”
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演得好就是好,演得不好就是不好。
这么说虽然很残忍,但现实就是,努力对于演技好的演员来说是加分,对于演技不好的演员来说只是本分。
因为一个演员的本分,就是把戏演好。
演戏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身边总有些特别“努力”工作的人,本来我并不喜欢夸一个人“努力”,因为勤奋和努力本来就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素养,并不值得嘉奖。
我见过许多工作完成得不好的员工,他们确实都挺努力的,但这并不能因此成为他们留下来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可取代性非常高,比他们优秀和努力的人太多了。
任何行业,努力至多帮你存活,不会帮你出类拔萃。
我们要追求的,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把工作做好。
所以,“xx当年超努力,所以他成功”本身就是一碗毒鸡汤,努力只是成功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02 “少接烂片,做个好演员”
上周,杨幂粉丝联合抗议嘉行——也就是杨幂的经纪公司。
他们不仅在线上抗议,还在杨幂的活动现场拉起了横幅,原因是杨幂接了许多嘉行自制剧,但这些自制剧大多都是烂片,粗制滥造。
粉丝认为这些剧给杨幂造成了“烂片女王”的形象,他们希望杨幂能“少接烂片,做个好演员。”
杨幂今年33岁,她出道至今已经拍过了80多部戏,而40岁的章子怡一共也就拍过30多部作品。
虽然不断地拍戏可以让杨幂霸占住市场,但这样高强度的拍戏却让她的演技几乎没有突破的空间。
《红楼梦》《大明宫词》的导演李玉红曾经这么评价杨幂的演技:
杨幂作为童星,从小就对演戏习以为常,再加上拍过无数的戏,她的表演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程序化套路,一颦一笑都是不过脑的。
这就是成功的另一个假象:能力陷阱。
我们越擅长做某件事情,就会越乐意去做这件事,于是我们就会一直去做这件事,最终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能力陷阱——只会做我们擅长的事情,但在其他方面却无法突破。
03 突破自我
无论在什么领域,要想获得好的发展,都要记住两点:极致和突破。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做到极致,还是只是做到了差不多就算完成了?
雷军对极致的定义是:做到自己能力极限,数量级是对手的10倍;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的饺子,他的极致精神很好诠释了什么叫: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饺子用半年写出了电影的剧本,之后又反复打磨,花两年时间写了66版才终于确定;
而动画的制作又花了三年,制作人员超过了1600名,特效团队找了20多家;
一个“申公豹变身”的五秒特效,饺子就死磕了几个月,“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画面草图就做了2个月,总耗时4个月。
就连小哪吒的人物形象设计也改了100多稿才最终敲定。
当你发现自己很擅长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问问自己有没有陷入能力陷阱?
是不是一直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却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
同一件事情做久了,同一个职位坐久了,一定要学会去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突破个人局限性,不要被自己的专长限制了能力。
所以,做到极致,突破,然后保持坚韧,你的人生一定不会过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