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今年报考人数将突破350万?考研学子面临哪些心理压力?

2019-11-06   冷丝说人文教育

文|冷丝

栏目|考研录取

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的报考人数超过了2万人,增幅超过40%。

复旦大学报考人数接近4.5万人,增长幅度也很大。

南开大学报考人数超过2.3万人,增幅为18.6%,再一次创历史新高。

报考北京的人数约46万,比2019年增加了6万人,增幅达到18.7%。

如果由2019年的考研人数增幅21.8%来计算,即使保持增幅不变,2020年的考研人数也将会超过350万。

冷丝看到这一系列数据,也有一些“心惊肉跳”的感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本科学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就促使大学本科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力争成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

的确,在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的双重因素驱动下,考研成为了本科生的必经之路和谋求发展的必要手段。

“考研热”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最常见的现象。

竞争压力无疑是很大的,考研学子的心理压力如何?

很多高校学工办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从心理焦虑程度上来看,女性考研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性考研者;从心理健康程度上来看,男性考研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高于女性考研者。

男生的性格沉着冷静,更加理性,自我情绪控制力较强,而女生天生感性,情绪控制力较弱,遇到事情和紧张的环境容易慌张。

现在社会就业竞争中明显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些都是影响考研女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

同时,很多高校的学工办调查证明:理工科生与文艺科学生在诸多心理健康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得分上来看,理工科学生在考研中压力更重,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

冷丝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这可能与知识结构对性格的培养有关。

一般而言,知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文艺类学生个性相对于理工科的考研大学生更较为活跃,在人际关系上更为灵活,变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疏导压力,有效调节消极情绪,在人际互动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考研学子面临的心理压力不外乎焦虑、急切、担忧等,并由此产生的恐慌、睡眠不好等等结果。

那么,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又该如何应对考研学子的各种心理压力?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职业规划,在毕业的前一年,随波逐流加入了考研大军。所以,考研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应激性事件,在考研复习后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抑郁、烦躁、焦虑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冷丝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每一名考研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疏导不适情感,正确宣泄情绪,增强考研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和扭转不良心理对学生考研的影响。

高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要认真观察考研学子的考研行为,及时了解他们的考研动机,时时掌握他们的考研进展情况,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析考研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判断考研是否适合个人的长远发展前景,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考研,提高他们对考研的理性认识,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来审视个人选择的价值。

冷丝还认为,比较重要的是,高校管理者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考研动机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扭转不成熟的考研动机,转变不成熟的考研心态,帮助他们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健康成才和科学发展的合理化道路,从而更加完善推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