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结婚我随了半月工资的礼钱,我结婚时却被她拉黑了

2019-10-06   27Ladys

十一黄金周,也是结婚黄金周。随之而来的,就是年轻人的钱包大幅度缩水。

参加一个婚礼,整月吃泡面,参加两三个婚礼,就只能吃土了。

前两天就有个话题,“7天长假8个婚礼”,惨上了热搜。

一个姑娘发帖称,国庆七天小长假,已经收到了八份婚礼请柬。

她算了下,加起来光份子钱就将花掉近7000元,一个月的工资马上泡汤了,濒临破产。

比钱包缩水更心塞的是,份子钱已然成了衡量年轻人友谊浓度的重要指标,谁也不敢大意。

份子钱的重量级别会随着关系亲密程度而逐渐加码,关系一般的同事,大学同学,闺中密友,每个level随礼的级别都不尽相同。

大家默认的规则就是,人到不到没关系,份子钱必须到位。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份子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10年前,500块钱的红包已经倍有面子,而现在1000块钱刚刚到及格线。

2017年《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人情往来、请客送礼花销占工资的14.65%,其中主要是婚礼份子钱。

不知存钱为何物的年轻人,每到八九月份,也会节衣缩食来攒份子钱。

对很多人来说,“自己结婚时把随的份子钱赚回来”,似乎是鼓励他们结婚的唯一理由。

比随礼更最令人郁闷的是——你结婚时随了礼,等你结婚时,发现人都联系不到了。

老A就遇到这么件糟心事儿。

她是宿舍里最晚结婚的,宿舍里其他5个人,基本都在毕业两年内完成了结婚大计。每个人的婚礼,她都去参加、做伴娘,份子钱也及时给了。

今年10月3号,老A要结婚了。她九月底就开始通知舍友们参加,有兴致勃勃要带娃参加的,也有说路远、不放假走不开,但送上了祝福的。

老A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结婚多年,拖家带口,哪能如她当年一样,一届单身汉,孤身闯天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能来,能收到朋友的祝福,一样很开心。

但是直到9月30号,她还没有收到宿舍最早结婚那位姐妹的回应。

老A以为是她没有看到信息,私发信息给她,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拉黑......

老A一下子气炸了。她气的不是份子钱收不回来了,而是感觉一片真心喂了狗,自己的情义被辜负了。

想当年,这个姐妹远嫁山西,她一个人从北京跑到大山西,忙里忙外。

自己当时一个月工资才4k块不到,但她还是咬牙拿出1k块随礼。算上来回车费、折腾,小半个月工资都搭进去了。

当时这个姐妹还泪眼婆娑拉着她的手说“感恩有你”,转眼自己就躺到了对方的黑名单里。

她原也没指望对方能够像她一样,来到北京,帮她筹备婚礼。毕竟结婚多年,对方拖家带口也很不容易;

却不能接受自己曾经掏心掏肺的人,如今却为了省下份子钱把自己拉黑,把曾经的情义踩在脚下,让自己的真心成了笑话。

份子钱的初衷,是为了表达对新人的祝福,是自己对朋友的一份心意。而有来有回,也是大家习以为常的默契。

像这种收完份子钱把人拉黑,在份子钱上占便宜的,基本就是属于人品问题了。

省下一点份子钱,并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什么巨大的改变,却足以暴露一个人贪小便宜、一味索取的本质。

可能这个同学以为自己长居山西,跟老A很难再有什么交集了,所以选择毁约。

但这样做,同时毁掉的还有多年的友情,以及在同学圈中的口碑。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该是你来我往,共同付出,不懂感恩,不知回报的人,注定走不长远,也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

份子钱、份子钱,比钱更重要的是“情”。份子钱不该成为你生活中的累赘,更不该成为“生财”的路径。

份子钱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含金量都不一样,有人觉得份子钱是测验友情的试金石,有人觉得热热闹闹大家一起玩玩闹闹就足够。

如果真讨厌随礼这种习俗,就一定要有勇气从源头止住这个风气。

如果自己还没结婚,别人邀请你去参加婚礼,可以委婉拒绝,真挚地送上祝福。

你或许会被邀请人误解,被骂冷漠,但坚持自己的原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自己较早结婚,不要邀请别人去参加喜宴,或者明确说明不收红包;更不要为了收点份子钱,连环夺命call,把婚礼当做生财之道。

但如果收了别人的份子钱,人家结婚时,即使自己不能到场,钱也要还回去的。

一般来说别人给随了多少,事后就要回多少;如果时间相隔太久,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一般会有1.5-2倍的涨幅。

比起份子钱的多少,朋友之间的情谊更重要,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要为了一点份子钱,失了自己在朋友圈的口碑,得不偿失。

好的友情,一定是这样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