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里到底谁有罪?其实谁都没有罪

2019-11-20   梁鹏飞

今天继续回顾《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我觉得《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最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探讨的社会问题的深刻性。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错,但最后却必须有人承担某些责任。这是为什么?

咱们来看,电影中的人物群体,大概可以分4类,分别是:警察、药贩子、患者和医药公司。咱们分别说说吧。

首先说药贩子。毕竟是电影主角

药贩子分两个,一个是程勇,一个是张长林。

程勇毫无疑问没有错,他不仅没有错,还是个英雄。


虽然前面他有点不对,但后面他倒贴钱也要帮助这些病患;张成林有错吗?他是个骗子,卖假药的,程勇卖5000他卖1万后来涨到2万,纯粹为了赚钱。但他也不是完全的坏人,至少他卖的药也是在救人,至少他还是比正版药便宜一半。而且后来他被抓了也没有供出程勇,够汉子。


其次,警察。

警察肯定没有错。警察是执法者,尤其是曹警官,他不仅执法公正还非常有良知。


曹警官的上司郝局长,对着这个案子严查不放,对后来曹警官不查案子很不满意,似乎有点不近人情,那他有错吗?也没有。因为局长大人上面的正直压力更大,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第三,患者群体。

患者只想活下去,他们更没有错。

人们常说蝼蚁尚且偷生。换了你得了这种病,是不是也要想方设法活下去。片中老奶奶说得好啊,“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高价药吃不起,只好吃便宜盗版药,这是迫不得已,说不上有错。


第四,医药公司。

医药公司代表大概算是这部电影的反面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公司行为,维护公司利益,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也没有错。

那医药公司有错吗?高价药普通人吃不起,只能等死。但是别忘了,是医院公司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如果没有医药公司研发出来的药品,病人一点机会都没有,一开始就只能等死。

所以这方面大家讨论很多了,四个群体,都是没有错。大家占在各自利益角度,肯定都没有错。

所以重点来了,请大家记住这句话: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没有错,但是站在别人角度就不一定。比如医药公司站在自己公司角度没有错,但毕竟是你的药太贵了,你能稍微降一点吗?比如那个郝局长,坐在他的位置上,他必须要解决这个假药案子,那他为什么不替患者考虑呢?

我们这个社会,千千万万个人组成了社会,然而社会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的社会是由不同人群组成的。而不同的人群,利益并不一致。

整个人类社会是复杂的群体,既有利益一致的时候,比如大家都生活在地球,必须爱护地球,必须保护环境,这就是共同命运体;但也有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有不同的人群,或者说不同的利益团体,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当然有矛盾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不同的群体之间有竞争。有竞争才会进步。

如果大家都没有竞争了,大家都想着得过且过了,那社会还怎么进步?

这个现象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无法解决。

电影中,那句台词很犀利,“只有一种病,穷病”。

穷病是什么意思?穷病的意思其实就是贫富不均。人和人之间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平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穷,有人富。因为每个人出生以后,就有差别,无论是智商、身体、相貌,统统有差别。

正是因为有差别,才会发展出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人,社会才有多样性。但也正是因为有差别,所以每个人学习能力不一样,家庭条件不一样,最后能够找到的工作,拿的工资,买的房子,整个人生命运就会不一样。

那必然会有人穷,有人富。

政府只能说尽量弥补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不可能完全解决贫富差距。

所以这个事情,无解。没法解决。

所以佛教说众生皆苦。我不信佛,我不信任何宗教,但是我知道,人类有太多的问题无法解决,你只能知道有这个问题,但你解决不了。

所以到底谁有罪?谁有错?这个问题到最后,没有人解答得了。

如果说真的有谁有罪,也许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

所以你看完这部电影,就会思考这些问题。

很多商业电影,像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有一个大反派,主角一定是正面角色,主角最终一定是解决了反派。几乎所有的商业大片,都是这种套路。

但是在我们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社会当中,可能并不会有反派。

真实的世界不像电影里那样,非黑即白,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真实的人生并不是电影那样。

真实的社会并不是漫威电影那样,所以《我不是药神》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