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独自来江都,晚上睡公园,白天乞讨,父亲不愿意接他回家

2019-09-26   江都新闻

有 情 感 有 情 调 有 情 况

做江都人最爱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

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理想场所

但是

日前却有一名少年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是为何

近日,江都区救助管理站从龙川派出所接来一名14岁男孩——小磊。男孩不爱交流,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多方了解下得知,小磊老家在盐城建湖,生活在宝应县,一年前小磊辍学后,在家帮忙做小生意,又因家庭原因,离家出走。

小磊从宝应一路骑着自行车来到江都,困了就睡公园,饿了就乞讨,有好心人看到报了警,并通知他的父亲来接他,但父亲却一直没有出现。

为了更好的帮助少年回家,救助站负责人赵文喜专门请来了心理协会的周有玉老师及江都好人联合会的志愿者。

经过周老师的沟通,小磊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妈妈至今未联系过小磊,这成了小磊的一个心结。

一年前,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磊辍学在家,继母就让他帮忙摆摊做生意。小磊觉得做生意太苦太累,萌发了找亲生妈妈的念头,同时也打算在外面找个工作。

因为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工作,他只能靠流浪乞讨维持生活。只身在外的他,离家5天没有和父亲联系过,没有任何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妈妈到底在哪里。在周老师和志愿者的开导下,小磊说想继续回归校园读书。

赵文喜通过救助平台联系了盐城建湖救助站,把小磊的情况告诉对方。但得知盐城建湖只是小磊的老家,家中早已无人居住。他的奶奶、父亲和继母都在宝应生活,于是赵文喜又联系了宝应救助站,和小磊的父亲取得联系。

赵文喜一行把小磊送到了宝应救助站,盐城建湖救助站的相关负责人也来到了宝应救助站,随行的还有小磊所在村的村干部。

宝应救助站的小会议室内,江都救助站、盐城救助站、村干部、宝应救助站、江都好人联合会的人员一起展开讨论,大家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小磊多次离家出走的问题。

当天晚上8点多,终于等来了小磊父亲。本该是温馨的团圆场面,却没料到父亲拒绝小磊回家。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家一筹莫展,三个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村干部、志愿者,都在安抚小磊父亲的情绪,和他积极沟通。最终,小磊父亲决定将小磊先安置在他大伯家里,继续回归校园学习。

“在救助的过程中,小磊并不是个例。不少被救助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有家却不愿意回。”赵文喜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家里缺少温情和理解,家庭教育能力的缺失是根源。

我们希望

所有的父母

都能肩负起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给子女多一些沟通和理解

让家成为未成年人温暖的避风港

来源:区救助管理站

编辑: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