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孩子背后的秘密,养育上父母虽尽力避免,但仍有影响

2020-08-31     芸芸育儿经

原标题:讨好型人格孩子背后的秘密,养育上父母虽尽力避免,但仍有影响

最近“小透明”、“讨好型”人格成为网络热议词,纷纷被网友们搬出,讨论,在现有的社会,保持真我不论在哪儿都很跳脱显眼。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张雨绮小姐姐,自始至终保有真我,性格上自信,乐观,处事上懂得拒绝与争取,在整个节目中是一位无法让人忽略的姐姐。

王丽坤曾说,自己在团队中是一个‘小透明’,团队合作中总看不到她,实则丽坤也做出了许多让步,虽没有讨好他人,但俩人相比较保有真我的张雨绮更让人印象深刻。

处处谦让求和的孩子让人心疼,有些事,即便自己不想做,也会强迫自己去接受,只担心别人不开心,以诚相待不一定能患得别人的真心,这类孩子在在团体中往往是“小透明”存在。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都哪些特质?

1 .这类孩子洞察力极强,心思细腻敏感,能很快了解到他人的需求;

2.没有主见,长时间求和心态与他人相处,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逐渐;

3.不太会决绝别人,因为害怕得罪对方,进而失去这个朋友。

现在越来越多父母开始注意这一点,教育孩子关注他人感受之余更需要关心自己的感受。教育上虽然已极力避免这点,但是父母有时候一些行为,容易误导孩子,逐渐走向讨好型人格。

父母哪些言行,容易引导孩子转为讨好型人格?

1. 孩子取得好成绩,做对事情,帮助父母做家务,父母对孩子才有好脾气,好态度;

2. 家长时常否定孩子,打击式教育,认为孩子会在打击中越挫越强;

3. 父母高姿态教育孩子,在强压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慢慢学会看脸行事;

4. 父母某一方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常不自信,以物讨好他人。

如何避免孩子转向讨好型人格?

  1. 教育孩子自尊自爱,可以与他人分享,但不必以物寄托,事事退让;
  2. 帮孩子建立充足的自信心,多肯定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3. 给孩子无条件地爱,父母同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自己的负面情绪,施加到孩子身上,别让孩子活在父母的情绪中,看脸行事。

做人要有底线,帮助与分享,前提是不需要自己委屈换得,用自己的委屈换取别人的快乐,尤其是家有女儿的家庭,更需要教育孩子,关注自己内心,善良通达,同样也需要有底线。

芸芸高级育婴师,专注于孩子早教、幼儿护理、宝宝心理发育、亲子成长等多领域。从备孕到孕期,到宝宝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宝贝一起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v7PQnQBeElxlkkaIa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