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火妈妈的5条原则

2019-09-30     朝华出版社

潘丽杰/文 选自《2~3岁叛逆期,妈妈情商课》

在教育2~3 岁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着急上火的事情,同一个问题,跟孩子说过好多遍之后,如果孩子仍然犯错的话,妈妈的火气肯定会不由自主地腾地冒上来,轻则斥责孩子,重则动手,对着孩子发泄自己的怒火。

有一次,妈妈正在教3岁的晴晴用筷子吃饭,晴晴总是掌握不好要领,一再地出错。妈妈刚开始还有耐心慢慢引导晴晴重来,但三番五次之后,她便不耐烦了。于是冲着晴晴大声嚷道:“你怎么那么笨呢?我都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记不住?”晴晴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案例中这位妈妈的做法除了让孩子领略到低情商之外,对她改正错误并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做一个“不发火”的妈妈,给孩子更包容的成长空间。

要成为一个“不发火”的好妈妈,我们要坚持以下5 条原则:

1.妈妈要善意地理解孩子的行为

作为妈妈,我们要善意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出现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错误行为时,妈妈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下一个“坏孩子”的定义,而应该认真地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正确理解并引导孩子的错误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手”,妈妈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纠正他,而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攻击别人是孩子成

长的动力,孩子在攻击别人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大人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孩子动手的原因,然后再用游戏或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

2.妈妈应给孩子一个承认错误的时间

承认错误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如果你逼着孩子以最快的速度认错,那么孩子的认错态度就有可能是不诚恳的。

我们来学习一下这样的做法。当孩子把刚刚拖干净的地板踩得满地脚印时,当孩子把刚换上的新衣服画得满是笔痕时,当孩子吃饭时把餐桌搞得全是油渍和饭菜时……妈妈们,请给自己预留几分钟的缓冲时间,同时也给孩子几分钟意识错误的时间,当妈妈眼睛直视孩子,保持沉默的时候,孩子会在心里默默反思:是不是做了惹妈妈不开心的事情,他会主动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正确,这种反思效果远远要比妈妈大声责怪更为深刻。

3.妈妈要提前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

妈妈要提前帮助孩子树立起基本的“规则意识”,告诉孩子,所有事情的规则是什么,越过这些规则,你可能会受到一些伤害,妈妈说不定也会因此忍不住生气。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公共规则,比如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喊大叫、追逐打闹。以图书馆为例,在宝宝2 岁左右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从固定的地方取放图书,到固定的书桌前来阅读,这样等宝宝长大以后,他就能很好地遵守图书馆的各种规则了。

同样,妈妈在孩子2~3 岁时,还应该教给他一些基本的就餐规则、交往规则、玩耍规则,等等。这些规则,一方面能够引导孩子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妈妈少操一些心,少生一点儿气。

4.妈妈应想办法让自己尽快消气

当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应该掌握一些能让自己很快消气的好办法,及时控制住自己的坏脾气。比如,可以在情绪爆发之前,在心里反复默念10遍或者20 遍“我要温柔说话”“我要温柔说话”……不要小看默念的力量,它会让你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稍微冷静一些;再比如,还可以在想发脾气之前,拿起手机,关上房门,让自己看半小时的娱乐新闻,或者看一些有意思的短视频,总之用任何能够把自己从这个暴怒的场景之中带离的方法来压抑怒火,半小时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事情没那么糟糕。

5.妈妈千万别对孩子期望太高

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孩子有自己正常的成长轨迹,不因我们外在的焦虑与否而改变多少。我们要耐心地看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变得开朗了,变得友爱了,作为妈妈,可以适当地夸奖一下孩子,孩子未来也会愿意更加努力地进步。妈妈们千万不要期待孩子的能力一下子就得到很大的提高,不要期待孩子的性格一天就能达到你的预期,凡事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否则孩子一旦没有达到你的期待目标,你就会忍不住对他发火抱怨,这样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自己也不可能永远不发火,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告诉自己平静地接受它,当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时,告诉自己诚恳地面对它。真正的情绪管理,绝对不是靠“忍”就能解决的,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控制情绪,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多思考、多看书,调节好内心才是最为关键的解决办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ixblG0BMH2_cNUgN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