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卖房进城投奔儿子的人,背后鲜为人知的辛酸。你听说过吗?

2019-07-22   淌过溪水采蘑菇

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至今仍有留存,父母一辈子攒的钱都用来供儿子读书和买房子了。到了五十几岁,儿子结婚后,是他们最难的时候。

长期高强度的劳作,五十几岁的人要比实际年龄大上十岁八岁,再做体力活,身体也不允许了。

这时候儿子工作稳定了,条件允许的,会把农村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一起生活。

有哪个父母不想和孩子朝夕相处,只可惜城市房价太高,只能和儿子住一套房子。

儿子说要接他们进城,他们这边就准备卖房子和折腾家里的农具和果园。

搬家那天,乡里乡亲不约而同得到村口送别,他们眼神里有晶莹剔透的东西,那是不舍得泪水,也带着羡慕和激动,希望哪一天自己的孩子也把自己接进城。

城乡生活的差异性和两代人生活的不同,住在一起有鲜为人知的辛酸。

1、张叔叔和婶子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兴高采烈的进了城,不到一年就灰溜溜得回到了农村。

张叔叔家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定居了,房子是儿子和儿媳自己买的,一提到能干而独立的儿子,张叔叔和婶子便喜上眉梢。

老家的房子卖给了一个邻居,家具和农具也卖了,自行车送给了我家,地给了我家经管。

老两口把存折给了小两口,本该很清静的日子,也没见的清静。

两代人的生活是有差异的。

婶子和母亲说:儿媳妇太浪费了,做的菜就吃一顿,下顿就扔了。还说不能吃隔夜菜,以前我和老张天天吃也挺好的。

这还不说,给孩子买的衣服多的都穿不过来,不合适的就不要了,这也太作了。

我只会炖菜,菜一上桌,儿媳妇就吃咸菜,明摆着我做的不好吃啊。

吃完饭,我儿子洗碗,我的这个心啊,你说现在怎么能男的洗碗,真是堵得慌。

我说我洗吧,儿媳妇还怕我眼神不好,洗不干净。

孩子出生小孩黄疸,翠花说用金戒指煮水能治黄疸,我就给煮了一碗,结果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小两口隔三差五就吵,我也知道,是我们在这的关系。

婶子说:两代人生活在一起,太难了,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受气了连家都没有,还得回农村买一个房子。

乡里乡亲说:还去吗?

婶子斩钉截铁地说:不去了,再也不去了。

2、王姨和老伴儿给儿子在沈城买了房子,付了20万首付,搬家到沈城挣钱帮儿子还每个月2000的贷款。

王姨两口子在村里很有威望,勤劳能干,人又热情。

搬走了后,和村里联系也不少。

王姨在一个小幼儿园做厨师,她做的儿童餐受到家长的诸多赞美,她的老伴儿在建筑工地做小工,踏实肯干,收入还不错。

他们一心不想拖累孩子,孩子工作忙,而且外地人在沈城打拼不容易,能帮他们的地方就帮帮。

五十几岁的年龄依旧拼搏,年轻人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王姨说:儿媳妇就和女儿一样,自己没女儿,一定好好对待她。

王姨和婶子比,家庭非常和睦。

世界上没有圆满的事情。

母亲说:你王姨晚上睡不好觉,总失眠,白天明明很累,晚上也不想睡,睡着的时候总会做稀奇古怪的梦,很多时候梦到老家发了大水,她一直跑一直跑着,疲惫而害怕。

那是浓浓的乡土情怀,故土难离啊!

3、四大娘搬走十年了,最近听说原来一直以来住在儿子租的房子里。

四大娘的儿子和儿媳妇工作都不错,而且生了个可爱的大胖小子,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四大娘没日没夜的带孩子,累得吃不好,也睡不好。

好在日子就这样熬了过来,帮儿子带孩子的日子是艰苦而漫长的。

带完了自己的孩子,供完了自己的孩子,熬到结了婚生了子,又得带孙子。

刚刚进城的时候,四大娘拿着单元门卡却怎么也刷不进来,儿子在上班,只能在外边徘徊。

家里的电器不会用,也不敢用,怕给孩子们添麻烦。

四大娘是明智的,五年前,他给自己和四大爷补交了社保,虽然当时一下子拿出了好几万,但是现在她和四大爷两个人的退休金也有2500块了,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份保障,足够老两口生活了。

当时这份钱存着,放在银行也仅仅是几百块钱的利息,或者钱早就花没了。

现在,孩子长大了,每天四大娘帮着接送孙子上学,做做饭。

日子简单而幸福。

买了房子,进了城,表面是风光的,背后有鲜为人知的辛酸,你还听说过哪些相关的辛酸故事呢?

品世间百态,看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我是小蘑菇,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