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有个“知心姐姐”,有困难就找12355

2019-07-28     大众融媒




“有人失恋需要倾诉,有人厌学寻求帮助,有人轻生呼喊救命,有人受虐期待救助,甚至还有人把热线当成了110……”

我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工作人员鲍万平,每天都会接到各式各样的电话,认真回复微信和网站论坛上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想到青少年朋友把12355当作诉说困惑、解决烦忧的“知心姐姐”,她就心满意足了。

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检察院、团中央通报了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十大典型案(事)例,其中一个案例发生在我市。在该案件中,团市委所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时救助了两名困境未成年人,并建立起青少年维权长效机制,因此被团中央、教育部等12部委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光荣称号。几天前,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来到我市,专门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

12355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又为青少年做过哪些工作?本报记者日前走进我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挖掘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维权救助故事。


01

受惊姐妹走出阴霾


12355,原本是一串普通的数字,但因它“援助”“维权”“公益”等内涵成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伴侣。

受到《今日说法》关注的维权案例发生在2018年12月。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丈夫家暴妻子致死的案件中,发现案件当事人的两名未成年女儿小花(化名)和小朵(化名)陷入了心理、情感和生活的困境,就委托团市委所属青少年维权专员开展救助工作。

当救助重任压上两位维权专员——鲍万平和瓮芳翠肩头的时候,她们的心里沉甸甸的。初次见到两姐妹,两个女孩眼中充满了惊恐、逃避和拒绝,让她们一阵揪心。办理案件的检察官告诉她们,两姐妹目睹了父亲家暴母亲致死的过程,心理受到巨大伤害,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失去父母已然让两姐妹受伤,更为痛心的是,她们身边没有其他成年亲属愿意对她们进行监护和抚养,只能由所在村委会代为监护。村委会虽然为她们安排了寄养家庭,但由于种种原因,寄养家庭也已更换过多次。

此时,两姐妹急需心理疏导和帮助,但她们又极度排斥陌生人。鲍万平和瓮芳翠多次与她们所在学校进行沟通,最后以学校邀请心理咨询师为由,让她俩巧妙接触两姐妹,给予她们心理救助。于是,鲍万平和瓮芳翠融入了两姐妹的生活,像妈妈一样与她们相处,双方逐渐建立起了亲近感和信赖感。

两姐妹是不幸的,但她们又是幸运的。在两位“维权妈妈”的协调下,她们得到了社会全方位的救助。学校、村委会、检察院、社工都将爱心凝聚在两个女孩的身上,竭尽所能地帮助她们。县检察院为她们申请到2万元司法救助金;乡长和民政员为其申请到“五保户”补助款;学校从多方面保护她们,把两姐妹的学习、生活、安全及心理等问题安排处理得妥妥当当,共同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在学校的一次演讲中,小花动情地说:“虽然我们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但得到这么多叔叔阿姨的呵护。他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鲍老师和瓮老师虽然不是我们的妈妈,但却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两姐妹的性格从自卑、怯懦变得自信和开朗了,她们的生活和学习也逐步走上正轨。


02

轻生男孩回归家庭


“叮铃铃,叮铃铃……”今年3月的一天,12355热线急促响起。小强(化名)家长来电,声音有些哽咽,“我儿子被迫休学,要自杀,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别急,先稳定孩子情绪,24小时监护,尽快带孩子做心理疏导。”生命比什么都重要,鲍万平不敢怠慢,赶紧嘱咐家长作出相应的防范。

第二天,小强一家人如约而至。经过仔细观察,鲍万平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身上。原来,小强父母的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变成一个性格内向、不自信甚至颓废的男孩。去年小强考上了外地一所中学后,因没有朋友倾诉,加上家长的不理解,他的内心不堪重负,遇到问题就想到用跳楼自杀的方式来解决。学校为此作出让他休学的处理。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问题。鉴于此,鲍万平给出建议:首先考虑转学,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其次要改善夫妻关系,彼此尊重对方,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第三,要从心理和生理上关心孩子,耐心听取孩子诉求。她再三劝导这对夫妻,只有夫妻关系缓和了,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性格和学习才会变好,家庭才会走向和谐。

后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认真地照着鲍万平的要求做,并定时向她反馈家庭情况。现在,小强学习成绩优异,父母关系和睦,一家人正在外地旅游,小强还在微信里把快乐分享给了鲍万平,并代表父母向她表示感谢。


03

困境学子跃龙门


中高考是每个孩子求学生涯中重要的关卡,历届考生中有20%左右的考生出现过或轻或重的焦虑,这些现象极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考前成绩下滑、高考失利等状态。所幸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开始认识到心理咨询的意义和作用,而12355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窦跃武是12355的总督导,也是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今年4月份,老乡邀请窦跃武为孩子小丽做考前心理疏导,帮助她达到最佳的应考状态。窦跃武发现小丽内向、胆小、信心不足,还有轻度的抑郁,他对症下药,教给小丽深呼吸和肌肉放松的方法。“小时候,每当父母带你去游乐场玩耍,你高兴极了……”窦跃武通过想象法,把小丽带回快乐的童年,令她感到如释重负,轻松许多。在接下来的咨询中,窦跃武针对小丽的学习问题进行了一番引导后,小丽终于明白,模拟考试失分的关键在于问题把握不准、观点不明确。因此,她客观对待模拟考试,从中发现盲点及时补漏,综合能力有了提升,最后以570多分的好成绩考上北京林业大学。


04

有困难,找12355


一桩桩、一件件,付出的是心血,收获的是感动。以上案件及事例,仅仅是12355热线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他们所做的远比这多得多。

据团市委书记王栋介绍,12355是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设立的专门面向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热线电话,是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援助的综合性工作平台,工作人员可广泛收集信息,及时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服务需求和社会敏感问题的舆情动态,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青少年采取理性、有序、合法的途径反映问题,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我市热线服务台自2005年9月开通以来,在团市委的领导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担任热线服务的志愿者,帮助青少年及家长解决了几百例关于厌学、网络成瘾、认知偏差、考试压力、情绪困扰、亲子关系等方面的求助,成功解决了2例有自杀倾向的危机干预个案。服务台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个案、电台、微课、考点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中高考服务,通过公益片和心理辅导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拍摄了青春自护的安全影视作品,2018年开展的“阳光自护”项目服务了50所学校,覆盖受益人群5万左右。服务台与市检察院、法院联手展开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帮教、司法救助27例,其中涉案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案入选最高检、团中央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如今,被称为“解忧线”“希望线”“维权线”的12355青少年服务台已成为团市委直接面向和服务青少年的一站式、综合性窗口和平台,“有困难,找12355”也逐渐成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共识。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景秀红 郭 璞 郭秀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dovO2wB8g2yegND_R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