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6岁前给孩子立规矩,学会给孩子台阶下,也要掌握方法

2019-08-19   教育思呈说a

本文/思呈老师(原创)

这个世界上让我们最讨厌的一种人,他有个外号,那就是熊孩子。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座卧铺车的时候,本想着可以舒舒服服睡一觉就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是车厢总有那么两个熊孩子,不是大吵大闹,就是到处乱跑乱跳。甚至吵的整节车厢人都没办法睡觉。遇到这样的孩子当你去提醒家长的时候,家长反而会说孩子还小,说了也不听。象征性的管管孩子之后还是这个样子。所以很多人发誓自己当家长,以后绝对不要养出这样的孩子。

可是这样的孩子现在难道在少数吗?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家庭都是任着孩子的性格所发展。不仅在公众场合喜欢大叫,甚至在餐厅也可能站在桌子上去玩,很多行为在别人看来都不是很好。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是父母没有管教好。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家长没用及早的去给孩子立规矩。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聪明的家长,在矛盾激发时,会给孩子台阶下;而智慧的家长,懂得在孩子进入叛逆期前,给他们心里埋下规矩的种子。

很多人就会说孩子立规矩也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孩子小的时候和他说再多他也听不懂。可是我们如果一直任由孩子的发展,孩子长大以后再立规矩,可能就晚了,这个时候孩子就不会去听家长的要求了。所以这个年龄段我们选择是六岁,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年龄呢?因为孩子要在两岁的时候进入第一次的秩序敏感期。这个时候是第一次孩子开始学会叛逆学会和家长说不。而这个时候孩子还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如果过早的给他立规矩,很有可能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会对未来的事物产生拒绝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时候还不能给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我们只能够让他简单的明白父母要让他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当顺利度过第一个叛逆期的时候,孩子就要即将步入幼儿园,在这段成长期也是最关键的。孩子要接触一个陌生的环境。走向第一次的小社会。这个时候就该慢慢的培养他一些意识。而在小学之前,也就是六岁之前,一定要给他立好规矩了。不然孩子再大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遭到他的反抗。对于父母的规则不放在眼中。

家长应该如何去给孩子立规矩呢?

第一,坚定父母的立场,学会不妥协。

六岁前给孩子养成一个健康的生物钟和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及发展都是有良好作用的。比如孩子吃饭的这个动作。每天大概什么时间去用餐,用餐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习惯。最好给孩子准备单独的餐桌,这样才能养成他一个很好的餐桌习惯。而吃饭的时间也要稍有控制,并不是孩子想吃就吃,想玩儿就玩儿一味的任性下去。还有些孩子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偷偷倒掉。这些看似很聪明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早发现,这都对他未来的习惯。是有所影响的。

当然还有一种行为,那就是玩手机,看动画片。家长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每天允许孩子看多久的动画片儿,在什么时间并不是孩子一哭一闹就要多看一集动画片儿,更不是抱着平板不撒手家长就完全妥协。一定要坚定好自己的立场。要让孩子知道他的哭闹以及他的威胁都是没有用的,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不守住规矩的底线,孩子就养不成一个好习惯。

第二,言传身教。

要知道规矩不是立给孩子一个人的。爸爸妈妈也同时要遵守。就比如玩手机这件事情。我们要求孩子一天不能去玩超过十分钟,那么家长回到家以后也不能连孩子都不理,坐在那一直玩手机。这只能让孩子心中产生不公平的想法。而且还会让孩子有一种小心思,那就是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时候偷偷去玩。只有父母同时遵守,这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且我们要和孩子去说明手机并不是用来玩游戏的,而是用来工作打电话的。在适当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有着很深远的影响。管教孩子的同时,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影子,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模仿。所以把规矩立好,家长同时也要学会遵守。这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学会立规矩,学会遵守规矩。不仅让孩子能够成长,家长也可以受益。在立好规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注意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加茁壮的成长。


我是思呈老师,专注于儿童教育,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到大家。有相关育儿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将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