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嚷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响?或许这些方式更恰当!
不少家长平日里喜欢嚷孩子,这其实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不良影响。那么与孩子沟通时,使用哪些方式更恰当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对于家长而言,以下这些状况您应该非常熟悉:孩子在屋内大吵大闹,引得邻居来投诉;做家务时孩子在墙上乱画,搞得白墙全是涂鸦;快要开饭时孩子在用筷子敲盘子,惹得客人白眼……
每每有此类现象出现时,家长们都习惯直接嚷孩子一嗓子,不过事后肯定也会担心。尽管孩子当时被家长的怒火震慑住了,但这一嗓子,可能给孩子带去的是一辈子的心理创伤。
经常嚷孩子,难道真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答案是肯定的。经常嚷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以下几种不良影响:
1.令孩子脾气暴躁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无穷的。但他们发现家长用怒吼可以解决问题时,下一次他在遇到问题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会成为暴躁型人格,甚至还有可能以强欺弱,以大欺小。更可怕的是,在他们将来长大成人后,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面对下一代。
2.使孩子丧失安全感
经常对孩子嚷,发怒,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安全感,成为处处谨小慎微的人。不过也有的孩子会通过回嚷来对抗父母,但最后换来的通常是对人生的迷茫,或是成为坏孩子。
除了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外,一些经常嚷孩子的宝妈,在感情方面也会受到伤害。正所谓没有母亲不疼儿,宝妈在大声训斥孩子时,自己的心里也在滴血,并且事后会经常懊悔,生怕把孩子说重了。时间长了以后,宝妈就会变得多愁善感,甚至会经常产生无名火。
这里也能看出,母亲的爱,永远那么深沉与伟大。
那么,究竟有哪些方式,可以取代嚷孩子这个不当方法呢?
1.认真谈话
如果孩子正在大吵大闹,正在墙上乱画或是用筷子敲打盘子,大家首先要先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然后深情地望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长想要与孩子认真谈话的氛围。此时可以去让他搬两把板凳过来,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是为谈话做一个缓冲。
除了这个小法子,还可以用引导法去交谈。比如孩子正在墙上乱画,家长可以先问询他画的是什么,然后一步步引向自己的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对家长敞开心扉,孩子在停止破坏后,最终也会理解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2.倒数3、2、1调节情绪
每每想要对孩子发火时,在脑海里默念"3、2、1",然后让心情平复下来。这时家长们便会发现,其实想要跟孩子说的事并不大,根本没有必要嚷孩子,让两人都不开心。此时再去向孩子指出问题,孩子听到家长平和的语气后,或许自然也就改正了。
都说冲动乃是魔鬼,有些家长带着脾气就和孩子开嚷,这势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只会让他更反叛。虽说大人在工作生活中承担的压力更大,但适当地压制一下心情,也许能从孩子这里得到更多解脱。
3.亡羊补牢法
在被家长嚷完后,孩子必然是带着气的。这时家长应该先去承认错误,然后将自己发火的原因讲给他听,并传达你当时的情绪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改变。当孩子变换角度后,他自然也就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其实孩子都是柔软的天使,家长把他们当子女时,他们就是贴身小棉袄;而家长把他们当朋友时,他们也会有成熟的一面,有超越年龄的东西显现。
家长嚷孩子其实过错还是在于家长,因为他们太爱颐指气使了,并且总是用不实际的要求去强迫他们做事。在孩子们眼中,这类家长就像顽固的老兵,除了欺负新兵蛋子外,不断抱怨也是他们的常态。
想要做完美的父母,学会克制情绪首先应当是第一课。当每个家长都能压抑住愤怒的情绪时,孩子们也才能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对于家长而言,其实每一次交流,无不是为了孩子能成为更好的人。因此对那些经常嚷孩子的家长们来说,他们的一小点改变,或许就是对孩子性格成长的一大步,或许还会就此改变了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不知对于嚷孩子,您还有哪些取代的好方法呢?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