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实体质量通病控制
一、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等对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防水设防高度;
(2)结构设计时,地下室外墙、基础筏板(或防水底板)应进行抗裂验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并不得贯通;
(3)地下室墙板宜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应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水平分布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对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增设抗裂钢筋;
(4)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收缩的措施;
(5)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平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
(6)设计图中,应注明或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构造详图;
(7)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底板下宜设置柔性防水层。
2、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2)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大于1%;
(3)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采用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小于输送管径的1/4,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并不得使用具有碱活性的骨料;
(4)防水混凝土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3、施工:
(1)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注,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2)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3)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规范规定;
(4)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二、柔性防水质量缺陷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柔性防水层不宜用于地下水含矿物油或有机溶液处;
(2)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结构主体的迎水面,并在结构主体外围形成整体封闭的防水层;
(3)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宜采用1:2.5水泥砂浆找平;
(4)底板柔性防水层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5)在转角等特殊部位应增贴一层相同材料的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至500mm。
2、材料:
(1)柔性防水卷材材料的外观质量和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柔性防水卷材采用与卷材相容的胶粘材料;
(3)密封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水密性、耐腐蚀性、防霉性以及符合接缝设计要求的位移能力。
3、施工:
(1)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并应符合所有卷材的施工要求;
(2)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已施工好的卷材防水层,应防止重物、尖锐物品碰撞,不得随便在上面行走,应及时做好成品保护;
(4)柔性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5)侧墙柔性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防止防水层粘贴不牢、开口。
三、屋面积水、渗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倒置式防水屋面;
(2)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刚性防水屋面的坡度宜为2%-3%,并应采用结构找坡,混凝土内配间距为100-200mm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防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格缝处断开;
(3)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4)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5)膨胀珍珠岩类及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即高出屋面的墙体和女儿墙);
(6)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应大于200mm。
2、材料: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3、施工:
(1)找平层:
找平层应表面平整;
找平层应留设分隔缝,分隔缝设置在结构变形容易发生负弯矩的板端处,缝宽不宜小于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一般情况下找平层完成10d后,接缝处方可嵌填密封材料,并应养护2-3d;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变形缝、烟筒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找平层终凝后应充分润湿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以保证砂浆中的水泥充分水化。
(2)隔气层:
隔气层施工应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蓄水试验;
卷材作为隔气层,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
隔气层在屋面与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得小于150mm。
(3)保温层:
保温层及基层应当干燥;
分层铺设的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板块上下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使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铺设松散材料的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铺设应分层,适当压实,压实的密度和厚度经试验确定。
(4)刚性防水层:
防水层内应配置直径为ф4~ф6、间距为100~200mm焊接形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在分隔缝处应断开,网片应放在防水层的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的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厚度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二次压光;
刚性防水层与管道的交接处应留设20mm×20mm的凹槽,使用密封材料嵌填;
刚性防水层与变形缝两侧墙体交接处,应留设宽度为30mm的缝隙,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天沟、檐沟的交接处应留凹槽,然后再用密封材料将其封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应设分隔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养护不小于14d。
(5)柔性防水层:
柔性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采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屋面卷材防水采取多层设防,铺设时应注意上、下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叠层铺设的各层卷材,在天沟和屋面的连接处采用叉接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应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宜用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6)天沟、檐沟处的施工要求:
屋面天沟、檐沟增铺附加层,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空铺,空铺宽度应为200mm;
天沟、檐沟防水卷材收头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密封;
高低跨排水天沟与立墙交接处应采取适应变形的密封处理;
无组织排水檐口800mm范围内卷材应采取满粘法,卷材收头固定密封;
天沟、檐沟铺贴防水卷材应从沟底开始,当沟底过宽,卷材需纵向搭接时,搭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封口。
(7)出屋顶管道穿过屋面卷材防水层时,泛水收头的做法:
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台;
管道周围与找平层之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使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卷材防水附加层,宽度和高度都不能小于300mm;
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aqP_W8Bgx9BqZZI6M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