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尿裤不透气、把尿最好?育儿的三大谣言,别被骗了

2019-10-02   阳妈育儿大作战

1、纸尿裤不透气?把尿最好?

经常听到年轻妈妈们为了给孩子用尿不湿还是把尿和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争执不休,妈妈们觉得尿不湿更方便,把尿有危害,而老一辈却说尿不湿不透气、红屁股、宝宝容易O型腿,把尿还可以帮宝宝养成好的排便习惯,究竟什么才是真相呢?

真相1:尿不湿也有优点,合理选择更重要

尿不湿并不像老一辈说的那么不堪,相反可以帮助妈妈们从洗尿片的工作里解放出来。我们来看看老一辈眼里尿不湿不好的三个关键词:不透气、红屁股、O型腿。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1. 不透气

尿不湿透气与否与尿不湿的结构和材质息息相关,现在尿不湿的结构主要包含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底布。

穿纸尿裤的小宝宝

表面包覆层采用透气无纺布,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排出纸尿裤内部的湿气和热气,提高透气性,保持尿裤表层干爽。中间的吸收芯层,主要材料是木浆纤维+高吸水性树脂这部分的功能是通过快速吸收来分散和储存尿液,木浆和树脂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可以保证尿不湿的干爽。底布部分绝大部分是使用PE透气底膜和底层无纺布构成,PE透气底膜是为了防止漏尿,底层无纺布是保证透气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舒适度。决定透气性好坏的主要在于透气底膜的透气孔数目和制作工艺。

所以尿不湿是否透气与尿不湿所采用的材质息息相关,选择口碑好,正规厂家的尿不湿,则可以尽可能的规避这个问题。

纸尿裤的合理选择

2. 红屁股

宝宝出现红屁股,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如果长期处在潮湿、闷热、尿便刺激和物理摩擦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出现红屁股。

在这里总结一下宝宝发生红屁股的主要诱因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a. 尿不湿更换不及时

小宝宝排便后,家长不及时更换,尿不湿囤尿过多,导致宝宝的小屁屁长时间浸泡在潮湿的环境中增加对宝宝皮肤的刺激,更容易出现红屁股。

解决办法:一般一片尿不湿最多兜2~3次尿就需要及时给宝宝更换,绝大多数的尿不湿都有显色条。爸爸妈妈可以根据显色条颜色的变化和尿不湿触感及时判断宝宝尿量情况,帮宝宝及时更换。

及时给小宝宝更换尿不湿

b. 便后清洗不及时

有些家长在宝宝排便后,只是给宝宝更换了尿不湿,并没有给宝宝清洗小屁股。或者有些家长只是拉粑粑后帮宝宝清洗,多次小便后不清洗,这些情况就容易因为尿渍残留造成宝宝红屁股。

解决办法:宝宝便后爸爸妈妈要及时帮宝宝清洗小屁股,擦干后涂护臀膏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预防和治疗红屁股。当然如果小宝宝已经有了红屁股,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涂屁屁乐、紫草油等来帮助宝宝缓解不适。严重的需要及时就医。

c. 尿不湿质地硬、粗糙、吸水性差、不透气

有些尿不湿会存在质地不柔软,表层比较粗糙,吸水性不好,透气性差的情况。这跟尿不湿的材质和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选择了质量不过关,或者材质不透气、不舒适的尿不湿就有可能造成宝宝红屁股。

解决办法:为宝宝选择尿不湿时,最好选用大品牌,最开始可以使用试用装或者买小包装试一试宝宝是否会过敏或者红屁股,如果舒适度低,宝宝容易红屁股,爸爸妈妈们就要及时为宝宝更换合适的品牌。

纸尿裤材质问题造成宝宝红屁股

d. 与皮肤过度摩擦

当尿不湿型号不合适,宝宝尿不湿穿的方式不对,或者绑的太紧,都有可能因为尿不湿和皮肤的过度接触而引起宝宝红屁股

解决办法:爸爸妈妈需要按照宝宝的体重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尿不湿,给宝宝穿尿不湿也要按照宝宝实际情况贴在合适的位置,左右标签贴对称。绑好尿不湿侧方位以手指可以在两腿画弧为宜。绑的过紧或者过松,都会给宝宝带来不好的体验。

3. O型腿

实际上基本所有新生儿的腿部都是偏O形的,并非异常。宝宝在出生前,都是蜷缩在妈妈狭小的子宫内,绝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数月还会保持类似“O型腿”的情况。而当宝宝开始学习走路,有部分宝宝又可能会出现“X型腿”,随着宝宝继续长大,腿部力量增强,双腿就会慢慢变直,宝宝的腿部一般要在6-7岁以后逐渐恢复为正常腿型,所以宝妈宝爸不要过于担心,这是宝宝腿型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

小宝宝腿部弯曲是正常情况

如何判断宝宝的腿部是否真的有变形呢?

让小宝宝平躺或者保持双腿自然垂直状态,然后轻轻拉直小宝宝的双腿,向中间靠拢。

正常情况下,小宝宝的 踝关节能够触碰在一起,而膝关节触碰不到,且小宝宝两腿之间的距离小于8厘米。这种情况宝宝属于生理状态下的自然弯曲,宝妈们不必过于担心,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腿就会慢慢变直。

同样的方法,如果小宝宝的两腿之间的距离超过了8厘米,那就可能存在异常情况,这种情况下宝宝有可能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症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腿部变形。家长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配合医生矫正腿型。

检查宝宝是否存在O型腿

真相2: 把尿存在危害

1. 对宝宝的脊椎不好

尤其是不足三个月的宝宝,脊柱发育还没有发育好,经常给娃把尿容易损伤宝宝的脊柱,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2. 不尊重宝宝的原始意愿

小宝宝虽然小,但也有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也就是有自己的意愿。小宝宝原本可能玩的正开心或者正在咿咿呀呀学说话,突然就被家长打断去把尿,并不尊重宝宝,容易影响宝宝心理健康。

不尊重宝宝的意愿

3. 影响宝宝睡眠质量

宝宝的睡眠有浅睡眠和深睡眠,有时候宝宝只是睁开眼却还没睡醒,这个时候只要正常结觉宝宝就可以睡个好觉,却因为强行被把尿而不得不清醒过来。有些家长甚至夜晚也给宝宝把尿,不仅影响宝宝睡眠质量,也容易扰乱宝宝的睡眠规律。

4. 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抱娃姿势不正确或者把尿时间过长,给娃把尿时把宝宝的腿分的太开,或者把尿时宝宝屁股下坠的很厉害抱娃姿势不正确等都对宝宝来说是不健康的。而长时间的把尿也会有可能在以后引起宝宝痔疮或者脱肛。

排便的小宝宝

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其实并不能,与其说家长训练孩子定时排尿,不如说是家长找到了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以及固定的姿势给宝宝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宝宝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附近的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时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在这之前,宝宝并不具备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生理基础。

把尿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一岁以后,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让孩子自己去排便的欲望。孩子尿床,或者尿裤子,就往往会迎来家长强烈的不满。这不仅会没有尊重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也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阴影。

强迫宝宝自主排便

美国儿科专家布莱泽顿医生认为,当父母不愿等待,过早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孩子可能会感觉被侵犯,甚至会在马桶前尖声哭叫,或是躲进角落悄悄地大便,用眼角余光瞥视他的父母 。这可能导致亲子关系失衡。

给孩子把尿,试图让孩子自己去控制排尿排便,超出了孩子原本的能力范围,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担,甚至会造成童年的阴影。

国外研究表明,18 个月以后是开始如厕训练的较好时机。

美国儿科学会(AAP)关于大小便训练的指导也建议在 18 个月后开始如厕训练 。

当然,孩子的如厕训练,要根据孩子对排便这件事的感兴趣程度来判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差别,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引导孩子自主排便,不能一概而论。

综合起来,尿不湿并没有老一辈描述的那么不堪,只要选择质地柔软,透气性好,适合宝宝的尿不湿,用正确的方式去使用尿不湿就可以避免不透气、红屁股等问题。而把尿也存在很多的危害,所以要尽量选择科学的育儿方式,尊重宝宝的发展规律。

穿尿不湿的小宝宝

2、寒从脚底生?宝宝不能光着脚?

每次带着我家宝宝出门,路上的阿姨和奶奶们总会纷纷建议我,孩子不能不穿袜子。大家一致的说法都是:“寒从脚底生”,觉得宝宝不穿袜子就容易感冒。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3:穿袜子要看情况,不穿袜子并不会感冒

我们先来听听儿科医生的说法:

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快,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宝宝的手脚微凉是正常现象。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孩子的冷热。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宝宝手或者脚微凉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要去给宝宝添衣服。其实正确的做法并不是摸宝宝的双手、双脚来判断宝宝的冷热,而是通过摸宝宝的后颈,来确定宝宝的冷热。

穿袜子的小宝宝

宝宝不穿袜子也有很多的好处:

1. 光脚可以增强体质

光脚有利于增强足部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预防宝宝感冒和腹泻等疾病也有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国外幼儿园的宝宝甚至有“赤足教育”课程来帮助宝宝提高身体素质。事实证明,经过赤足训练的宝宝,体质明显增强,感冒状况更少。

2. 光脚刺激触觉感官发育

宝宝通过接触不同温度、不同质地、不同触感、不同软硬的物体,来丰富宝宝的触觉神经,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这可以充分刺激宝宝的感官和大脑发育,可以帮助宝宝认识不同的形状、大小、质地、增强宝宝的区分和辨别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下基础。

光脚促进宝宝触觉发育

3. 光脚宝宝会更聪明

医学研究表明:孩子经常赤脚活动,可刺激并兴奋密布于足底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的反馈作用,发挥调节包括大脑在内的器官功能,从而提高大脑思维的灵敏度和记忆力。

所以光脚会帮助宝宝智力发育,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宝宝也会更聪明。

4. 光脚更有利于学走路

光脚可以让宝宝更好的掌握抓地的感觉,更容易帮助宝宝找到平衡感,这对于宝宝学习走路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充分的感知地面,宝宝能够更自由的找到走路的感觉,这可以帮助宝宝更快学会走路。

5. 光脚有利于宝宝双脚的发育

光脚时,宝宝的小脚可以不受鞋袜的束缚,小脚丫可以自由生长,可以预防宝宝脚部变形,防止宝宝扁平足、脚部内外翻等情况。光脚时,宝宝可以自由的控制脚部动作,可以更好的锻炼宝宝脚部的肌肉和韧带,增加脚踝的灵活性。

光脚促进宝宝脚部发育

当然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光脚,也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光脚,哪些情况小宝宝需要穿袜子呢?

1. 光脚容易拉肚子的宝宝

有些宝宝光着脚就要拉肚子,即使是在木地板上踩一会,宝宝也会腹泻,这种类型的宝宝是不适合光脚的,爸爸妈妈可以在平时给宝宝穿上宽松的松口袜子,小宝宝在地上玩时可以给宝宝铺上爬爬垫来预防宝宝腹泻。

2. 宝宝身体素质差不建议光脚

有些宝宝身体素质差,末梢血液供给不足,一受冷就很容易感冒,这类宝宝一般不建议光脚,常见的有:早产儿、超轻儿、常年容易感冒生病、体温低的宝宝,这类宝宝本身抵抗力较同龄人更差,所以需要给宝宝穿袜子。

3. 室内温度低于22度时

当天气寒冷,室内温度低于22度时,不管是带宝宝外出,还是在家都应该给宝宝穿上舒适的袜子,帮助宝宝提高足部的温度,预防宝宝小脚冻疮以及其他身体不适。

每个宝宝的实际情况不同,穿袜子不必过于较真,一般来说,正常宝宝并不会因为不穿袜子就会感冒,爸爸妈妈不必因为宝宝没有穿袜子就过于紧张,更不需要在炎热的夏季还给宝宝穿厚袜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只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给宝宝穿舒适的袜子即可。

特殊情况需要给宝宝穿袜子

3、宝宝不吃盐吃不下饭还没力气?

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教你给宝宝的辅食里放点盐,理由就是放点盐有味道,宝宝才吃得多。还有些甚至会说宝宝不吃盐就没有力气。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4:一岁以内的宝宝加盐反而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日常饮食(母乳、配方奶、辅食)中钠和碘的含量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实际需求,所以宝宝1岁以内都不需要额外加盐,1岁以上也无需刻意加盐。

宝宝的味蕾很敏感,食物天然的口味就完全可以满足宝宝味蕾的需要,不需要额外给宝宝添加盐。

给宝宝吃盐有危害

至于宝宝不吃盐就没有力气,更是老一辈以讹传讹的谣言,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相反,过早吃盐反而会影响宝宝味觉的正常发育,影响宝宝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有以下几个危害:

1. 加重肾脏负担

宝宝的肾脏发育还不健全,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分,容易增加宝宝肾脏负担。长期多盐还容易在年长后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给宝宝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2. 影响骨胳发育

因为盐中含有钠元素,宝宝体内不需要那么多钠元素,就需要通过肾脏排出。而肾脏每排出1000毫克的钠,需要消耗大约26毫克的钙。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就需要消耗额外的钙来帮助排出纳元素,就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骨胳发育。

3. 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摄盐过多还会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宝宝口腔内溶菌酶相应减少,影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这就会给病毒有机可乘,容易让宝宝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给宝宝吃盐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0-6岁儿童的吃盐建议:

1. 0-1岁

1岁以内的宝宝每天需要的钠不足400mg(相当于1g食盐)。

这一时期宝宝需要的盐很少,母乳、配方奶和辅食中摄如的钠完全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不需要额外给宝宝添加盐。更不需要给宝宝添加各种调味品,宝宝的食物尽量保证原汁原味即可。

2. 1-3岁

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700mg钠(相当于1.8g食盐),比一岁之前的婴儿多350毫克。

我们可以看到1-3岁的宝宝其实也并不需要摄入过多的盐分,比起一岁以内也只多了350mg。正常情况下,这一时期宝宝可以添加的食物范围更广,有奶类、蛋类、肉制品,蔬菜水果以及主食,这些食物也是完全可以满足宝宝对盐分的需求,所以这一时期仍然可以给孩子更多原汁原味的食品。如果和大人一起吃饭,也建议尽量给宝宝低盐饮食,避免让宝宝摄盐过多。

3岁前宝宝食物少盐

3. 4-6岁

4-6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900mg的钠(相当于2.3g食盐),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钠,必须通过食盐获取的钠含量应该控制在1-2克盐之间。

这一时期宝宝可以额外添加盐,但是需要的量也并不是很多建议能够清淡饮食,避免让孩子食用过多重口味食物即可。

4. 6岁以上

6岁以上的儿童一天的摄盐量应控制在3-5克。

这一时期孩子的口味接近成年人,但是也还是比较清淡,营养学家的建议是成人每天摄入5克为宜,一个三口之家一天15克,当然这个盐分包含了所有食物和调味品中的盐,家长也要额外注意,并不是只有添加食盐才会有,酱油、咸菜、生抽中都含有盐。饮食还是应该以清淡为主,这不仅对孩子,对成年人也是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宝宝饮食要清淡

育儿路上总会有很多意见的分歧,也会有一些谣言,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育儿,了解育儿真相,科学育儿,育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