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东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实施“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着力优化环境,生态海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座现代化生态城市加速崛起。
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方面,海东市颁布实施《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海东市绿色宜居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海东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以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加快实施湟水河“三峡”十大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规模化林场建设等造林工程,持续开展春秋两季植树造林百万人“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17.75亿元,完成绿化面积1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现在的36%。
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和“大棚房”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不断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依法拆除和清理湟水河沿线残垣断壁、违法建筑、破旧厂房、违法广告、畜禽养殖场等,对关闭的94个砂石场、拆除的41家废弃厂房、拆迁的148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清理出的违法占用林地,全面实施复耕复绿工程,还地于农、还土于林,黄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5%。
同时,积极构建西宁—海东都市圈,推进规划、产业、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管理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各县区“创卫生城市、创园林城市、创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认真抓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湿地公园、道路绿化、河滨绿化等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撑能力。
时报记者 金显花
监制/李玉娇责编/雪归 编辑/马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