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运城旧照片里的岁月静好

2020-01-12   运城之窗网

每个人对于自己所生长的城市,或许都有这样的一种特殊情感。

那就是——

既愿城市建设有着璀璨的明天,却又时常怀想城市过去的样子。

尤其随着年岁的增长,有关城市的记忆会更回味再三。

而说到我们运城,自然也有着诸多感到亲切又陌生、似曾相识又恍如隔世的城市记忆。



风景有情,影像可语。

旧照片是记录城市发展的载体,可直观反映城市建设发展面貌,记载着老城区的温度与速度。

作为一座有着近700年建城史的三晋名城,运城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都饱含着岁月的包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首运城从 1983 年至 2000 年以县级市规模来定位建设的这一时期,透过这一幅幅并不算很遥远的历史境头,了解运城的过去,见证运城的发展。

1987年10月1日,运城首座立交桥——解放路下穿立交桥正式通车。该桥于1986年1月11日动工,总投资540万元,采用难度最大的“后背顶进法”技术,铁路桥长32.4米,宽40米,有4股铁道同时通过,桥下为公路,分为3孔,中孔宽12米,高5米,两侧孔宽6.5米,高3.5米,南引道长168米,北引道长204米,是当年我省南同蒲铁路线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立交桥。

从下图来看,那时的立交桥上部还未设置围护,中孔也没加装限高杆,从桥下通过的旧式客车则有着满满的年代感。

筹建于1986年冬,并在1988年10月6日正式竣工开业的运城地区黄河大厦,是地区粮食局直属单位。该大厦总投资780万元,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共12层,楼高41.5米,是全区首家星级宾馆,也是当年河东大地第一楼。

从下图来看,“欢迎您中外游客”的红色大字分外夺目,足见这是一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运城地区黄河大厦”的标志也格外醒目,可见其为地级的饮食服务行业,而楼前还有一辆经典的BJ-212驶过,你注意到了吗?

建成于1989年的运城邮电大楼,是我区“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为运城当年的形象建筑工程。大楼总投资480万元,建筑面积6350平方米,机房高4层,塔高11层,48.3米,一度曾是中心城区最高建筑。

从下图来看,夜景亮化后的邮电大楼在那个年代多灯壁辉煌,而那个高大的时钟,又是多少运城人每次走到附近就情不自禁抬头一看钟表时间的“计时打卡地”,同时,人们约定地点或报告方位,一说“邮电大楼”,对方就准知道。

1990年,在凤凰北路路口和解放路路口分别修建了一座交通岗楼。其中,位于凤凰北路路口的岗楼,外观是浑圆球形,中部为圆弧玻璃的观察窗,当时看来,其设计颇有些艺术前卫性。

如果说起来,此球形岗楼所处位置,其实也是去年12月正式通车后的河东西街延长线“六岔口”中央地带。都说通车后这处节点更拥堵了,不知重新修设交通转盘或者修建环形过街天桥,是否可以缓解?

如果说运城有史以来是哪家商城开创了消费新体验,昔日的银潞商厦当仁不让。

开业于九十年代初期的银潞商厦,以园林式的水上建筑为依托,所打造的“水上乐园 购物天堂”,曾经人流火爆的景象犹在眼前。后在市场大潮的变幻中,最终转身成为全市最大的电脑城,当然,转身还是成功的,只是曾经的水上经营特色却不再有。

河东大酒家,曾经河东街(文明街)上的一家中高档饭店,属当时的市粮局主管。

在九十年代内,河东大酒家可谓运城饮食服务业中的佼佼者,饭菜和服务均很上档次。后在2002年4月全市实施的“2211”重点工程(新建一个广场:南风广场)中被拆迁。

1997年,总投资100万元的大型“凤翔”“展翅”现代化雕塑分别在人民路口和建北桥路口落成,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景观。

下图为“展翅”雕塑,看着甚为大气,只是多年以后,它在你脑海回忆里占得比重还大不大呢?


以上各幅旧照片的作者,虽然编者亦是不详,但他们用手中的镜头,为我们凝固下城市发展的每个瞬间。且对他们的时代奉献深致谢意。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标志性建筑,回首运城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发展的这些年,真正发生巨大变化的是运城撤地设市后的20年。

尽管如此,那些年的运城旧貌,在飞逝的光阴里,已成为心中的永恒风景。

因为,从旧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旧时光的另一种岁月静好——

那些年,运城小车没这么多,大部分人骑自行车,还不知道什么叫堵车;

那些年,运城没有高楼林立,人居条件也不够好,但房价还没如此的高;

那些年,运城物质还不丰富,消费水平也还一般,但还没什么超前消费;

...... ...... ......
城市之中,你的故事,我的记忆,这就是运城的时代蝶变。


(文 /马国青 )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国平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