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未来,才可以有过往

2019-07-21   卧龙饮水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愿你有明天可以奔赴,有过往可以回首!粗看起来,这并非什么难事,几乎每个人都有或期待、或畏惧的明天,当然也有很多过去的故事可以说每一个自己,血肉之躯之外,都是很多过往组成的,我们每一步前进、每一个想法,都无一不隐藏着过去的自己。

一对夫妻在微信里对我抱怨,说他们儿子今年毕业,也早就签约了单位,报到证上注明八月五号前到那个国有单位报到。可是这个小子总是推脱,七月初说玩几天,十五号之前去单位就行,甚至说七月十四号可以拿全月工资,早去了也没意思!身为父母也就同意了,但谁知道他一天拖一天,现在已经七月下旬,不但没去报到,反而说要休息一个整月,八月一号或者八月五号去,既然有期限的空子可以钻,为什么非要到单位接受那份煎熬呢?

父母很苦恼,知道自己儿子一直有拖延症的毛病,就像在学校时,从进入大一就说要考研,要考英语六级等等,但到后来事情都不了了之,大学四年用句褒义词就是“随遇而安”,用句不好的词就是“混”,而且混的理直气壮,他不玩游戏,不酗酒滋事,也不谈父母期待的恋爱,就是像路人甲路人乙一样,一丝不苟地平庸着,毕业时参加招聘会,很优秀的单位面试offer,但他不去面试,说自己不愿意那种不尊重的对峙,私有单位根本不考虑,最后找了那种中不溜秋的国企,收入中等,福利待遇中等,个人发展狭窄的路。

父母也无数次劝他,让他有点年轻人的朝气,怎么也要闯荡一番自己的未来吧?他反问你们有未来吗?老子英雄儿好汉,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你们不可能把我变成龙!这话气得他父亲脸色骤变,可最终也无可奈何。也许这种安之若素的生活方式真的是基因!

赵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吗?可以刺激一下他的雄心壮志!一个这样的孩子说省心也省心,但一潭死水也的确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高考前孩子还是踌躇满志的,但后来因为发挥不太理想,去了一所一般的大学,后来他就这样了。有点佛系!孩子的父亲给我留言!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甚至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我说道,“按部就班守纪律,大家都从小学一年级就受这种教育。孩子的表现也并不是什么出格,也许是他没有被激发兴趣。虽然他现在对上班有点抗拒,但上班后也一定是好员工,会很听话,也会很有责任感。”

父母仍是担心,也有点不甘心,觉得儿子很聪明,吧啦吧啦举了若干过往的例子,证明他曾经的不平凡,按照他们的期待,觉得儿子在一个腐朽的老国有单位技术科都有点亏,甚至拿到诺贝尔奖才应该!可是这种处世态度让他们知道,那些都是痴心妄想!他们问我并不是寻求安慰,而是想怎么启发孩子,做出一点成就。

这也是我孜孜不倦寻找的答案。不但是对他,对我所有的学生、女儿,甚至是我自己,我都有一种要启发激励的想法和做法!大家都有一种对于未来的期待,都想过的幸福或者说舒服一点,但往往不得要领。想这个孩子复制粘贴日子的形式,也是很大众化,这是因为别无选择,在学校里学习,在我们国家这种教育机制下,无非就是翻来覆去对着那几本教授编的书,到了单位,目的就是每月月底的薪酬,然后是申请房奴身份,给自己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回头看看,有多少人有什么波澜壮阔的过往呀。好友燕燕画桥梁设计图,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创新因素,只不过是工作量,以至于山东大地内各式各样的桥梁都千篇一律,也许这种过往就是未来,一声叹息。

也许老生常谈,但一定要有未来,有可以随时描绘、随时清晰可见的未来,才可以矫正这些死气沉沉,我建议父母适当帮助孩子寻求一种自己喜欢的道路,可以是专业,也可以是被认定为旁门左道的爱好,工作,是用来维持生计,而爱好,则可以点亮人生,甚至能撞开墙壁,有一片新颖的天空。在我向来,自己的真心喜爱就是未来,我们为之付诸于努力,即便不成功,那些伤痕累累也会让我们懂得人活着的价值,也可以有慰藉自己的过往,而不是从十八岁后就老了!就知道三十年后自己的样子。

显然我的回答并不是这对夫妻想要的答案,他们觉得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去上班,觉得我的想法太远和不切实际!我摇摇头,再度叹息一声。也许他们就是那种没有过往,也不懂得未来真谛的人。

未来是用来作为永不放弃的标杆,也是考核过往的,对任何人而言,必须要有准确计量的未来才是成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