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有个村叫大窎(diào)桥!不仅有古建筑群,还是中国淄砚之乡……

2019-08-27     淄博二三事

淄川的罗村镇有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位于大窎(diào)桥村,是王氏家族的宅邸。说起王氏庄园,就不得不提起窎桥王氏一族。他们是移民家族,明初从河北枣强迁徙而来。翻看家谱,窎桥王与新城王不仅同时崛起,始祖还同姓同名,都叫王贵。

窎桥王的发迹,也遵循了明初移民家庭到明中期才“五世其昌”的发展规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王家终于通过读书、科举,走上了仕宦之路。窎桥王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共中进士七人、举人十八人,为官执政、膺封世袭,书儒贤士达430多人,成为淄川六大望族之一,留下了“一门四进士”、“祖孙父子、世济齐美”的佳话。

蒲松龄先生于康熙十二年起在窎桥王家任教多年,现存与窎桥有关的著作、诗词等三十余首。世界著名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的“犬灯”一篇就发生在窎桥韩家楼、《鬼哭》的人物原型就是窎桥王氏。

来到罗村镇大窎桥村古建筑群前,只见高大的门楼为单间双破顶,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朱红大门。走进门口,迎面是一面双檐影壁墙,中间刻有一个福字。影壁墙东西各有一个门楼,各有四合院成递进式向北延伸。四合院古朴、清雅、庄重;青砖灰瓦的房屋建筑群古色古香,干净清幽;院内的花草与古色古香的建筑协调搭配。漫步在青砖铺地的四合院里,感受着古人性情的清雅和敦厚,心里凭空多了一份恬静和素雅。

古建筑群为明清时代建筑,多为世居本村的王氏、韩氏等大家族所建。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整个建筑群分为五部分,为砖木结构,其中王氏庄园现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

整个庄园占地五十余亩,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经清末民营企业家、有四级顶戴花翎、淄川煤炭企业的创始人之一王怀琪扩建修缮而成,解放后由淄川区粮食局罗村粮所使用。”大窎桥村党支部书记许立军介绍说。“我们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聘请专业团队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原来的王氏庄园进行修缮和保护。目前一期已经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二期正在积极整修中。我们也是尽最大努力来保护修复这些古建筑。”

在古建筑群内的淄砚展室内,一块块砚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既有大气磅礴的恢弘气势,又有纳百川入海的博大宽阔之感。今年3月29日,罗村镇刚刚荣获“中国淄砚之乡”。

发展与利用

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才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动力。

“前几日大窎桥村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毕业典礼,孩子们身穿汉服走过这个成长之门,感谢老师的恩情,当时的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感人至深啊。”站在四合院的成长之门下,罗村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惠彬深有感慨地说道。当地将把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建筑定为有书香、有颜值、有乡愁的地方,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古建筑群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启蒙馆,不定期开展经典诵读等国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家族的繁荣旺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树人。王氏家族之所以长久的繁衍生息,与他们世代传承的“耕读继世,宿儒家风;俭以养德,奢乃致穷;奉公守法,身至影正”等优良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王氏一族历来重视家族文化,多有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之士。在第四世时就有手抄家谱,著名的《乡园忆旧录》就是王氏后人王培荀写的一部展示历史的纪实文集。此外还有一本达30余万字的家书《王氏一家言》,是王氏祖先历时二百多年所撰写的诗词、歌赋、奏折、行文、碑文、传记及亲朋好友的书信交流,实事点评,著作序言,祭文、墓志铭等。

尽管天气炎热,但陆续有人来这里参观。“我们这里免费对外开放,现在放暑假了,来参观的人尤其是孩子特别多。这些古建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古建筑群的魅力、欣赏了解淄砚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王氏家族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我们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送到人们的身边,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它的魅力,让这些古建筑焕发活力”,许立军信心满满地说到。

罗村镇大窎桥村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8户,3026人。近年来,大窎桥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抓好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兴建新社区、修缮古建筑群,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不断完善民主公开、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风民风淳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窎桥村实施户户通工程,主干道铺设沥青道路。投资80余万余打造文明一条街,更换仿古路灯、实施弱电下移、粉刷墙体,村内面貌焕然一新。

居住环境

村内绿化完善,基础设施基本齐全,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最美庭院

大窎桥村历史悠久,村内现存多处明清古建筑群,是省级传统村落。为妥善保护古建筑群,更好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窎桥村成立了工作组,专门开发保护古建筑群。好家风聚成文明村风,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优良的家风家训成为我们的文化瑰宝。曾经出过六个进士、名人辈出的王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从古至今,王氏家族一直坚持续修家谱,传家风,目前已续修12次。“耕读继世,宿儒家风;俭以养德,奢乃致穷;奉公守法,身至影正”等家风家训传承至今。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窎桥村在古建筑群设立了文明实践站,不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发掘家风文化的时代精神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王家大院

文化广场和乡村公园

道路硬化

村内道路硬化率已达到100%

淄博二三事综合自

淄川文化旅游,幸福罗村

特此致谢!

内容参考自小麦爱绘画《淄川罗村镇大窎桥村明清古建筑群——王氏庄园,有六百多年春秋了》;

闫盛霆 仇慧清《中国传统村落大窎桥村再现文化影响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OJs1mwBJleJMoPMOvd0.html














兴衰洪山矿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