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会很拼!
定下了“3个10亿”的发展目标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的同时
还能抢抓发展机遇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产业招商落地
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主阵地有成效
四会市一河两岸美丽风光。何洪锋 摄
为了实现目标,四会这样做
我们一起来看看
复工复产有保障
机器轰鸣,塔吊林立,
工程车来回穿梭......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
四会重点项目的建设现场变得热闹起来。
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他们在细致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
追赶着受疫情影响的工程进度。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四会校区)是广东省和肇庆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月21日已正式复工,为了实现今年9月正式招生开学的目标,正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位于广佛肇科教新城首期用地内的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四会项目完成全部征地工作。图为效果图
项目负责人表示
他们对已返岗人员建立 “一员一档案”,设置疫情防控隔离区,同时,动态监测所有员工的健康,做好每天测温台账,对施工人员设定“电子围栏”,推广应用“外勤通”平台,实行“两点一线”封闭式管理,切实做到不聚集、严防护。
在确保防疫各项
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
四会市为复工复产企业
提供了更多优质服务
全力以赴推进
企业有序达标复工复产工作
广东省一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力生产防疫物资。
四会市建立了“1名责任市领导+1名市直部门领导+1名工信部门领导+1名驻企挂点人员”、复工企业、运输单位和交通部门对接联络等工作机制;用好用足疫情期间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点对点”为企业员工返四会提供包车服务,并通过“南粤春暖”线上招聘会,为企业“招兵买马”。同时,通过开启加强各类精准金融保障服务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 “金融活水”。
中电(四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3月28日,四会市累计在产复产企业773 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50家,占四会市规上工业企业93.28%,规下企业461家;非工业企业62 家。
74个建设工程项目均已顺利达标复工,复工率 100%。
列入肇庆市(含省)重点项目52个,其中3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玉器行业按照复工复产27个必备的要求,各卖场正有序有限达标复市。
产业招商能“落地”
疫情防控期间,
四会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
同时也在抢抓发展政策机遇
推动产业招商落地见成效
他们这样做
四会市中心商务区效果图
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成立市“三重”工作集中攻坚指挥部,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进行集中攻坚。
建立驻深圳招商工作机制。组建驻深圳招商工作组,充分发挥其作用,调整完善招商工作方案,把招商阵地前移,切实抢好商、招好商。
坚持精准有效诚信招商。按照四会“一核一轴一廊”发展新格局做好产业布局,建立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和信息库,着力招引有利于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的龙头项目,打造“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带来的黄金期、窗口期,聚焦深圳、广州、香港等大湾区中心城市,瞄准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等大项目、好项目精准招商,积极承接广深产业外溢转移。同时,健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研判机制,确保把质量不高的项目“拒之门外”。
四会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会还采取“战时工作+日常运作”模式,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推进网络招商,
确保疫情影响下商机不失、项目不丢、
关系不断、热情不减。
坚持有效招商,千方百计招引“造血型”项目,着力招引产值高、见效快、带动性强的项目,招引标杆性、引擎性、龙头性项目。
完善“土地+产业资金” 招商模式,深入开展产业用地整理提升专项行动,坚定不移“腾土地、提门槛”。
坚持“熟地”招商,打造并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用地手续完备、可马上实施建设的“熟地”,推动“项目等地” 向“地等项目”转变。
开展“标准地”招商,每块产业用地都要明确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能耗地耗、环保标准等准入门槛。
坚持诚信招商,建立完善政府对企业诚信、企业对政府诚信的“双诚信”制度。
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汽车用复合材料零部件热塑性智能化生产线开发”被列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截至3月28日,四会共引进新项目12个,预计投资总额21.04亿元。在谈项目有25个,计划投资额710.5亿元,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项目落地有成效
“招商落地,招是手段,落是根本。”
打开了招商的“大门”
吸引企业来到四会这片发展热土上
让项目稳稳“落地”更是关键
接下来,四会市要如何解决
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等问题?
突出务实招商提升“精准力”。认真落实“精准、有效、诚信”六字工作要求,强化党政一把手带头外出招商,积极开展驻点招商工作,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一批在谈重大项目早签约早落地,确保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加快重大平台打造提升“承载力”。四会高标准谋划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四大主导园区和大沙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
破解要素瓶颈提升“保障力”。极解决项目用地问题、抢抓政策机遇、用好核准授信资金,争取政策红利,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
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提升“推动力”。继续加大“暖企”力度,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协调解决好存在问题,降低疫情影响,推动企业达标达产、增资扩产。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吸引力”。四会坚持对标对表大湾区先进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四会营商环境“36条”,完善书记市长直通车、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全面推行“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定期召开工作会商会、重大项目例会,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动工。
四会市以绥江“一河两岸”为核心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何洪锋 摄
同时,四会市还深入开展“效率提升年”行动,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摸排影响效率提升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三重”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切实推动产业招商落地、园区扩容提质等 “三重”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春雷动,旌旗奋;
宏图起,复工忙。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
四会人民仍带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韧劲和智慧奋力拼搏在
绿色崛起的新征程上
书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