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没有通电,天一黑小孩子们就会被叫去床上睡觉,谁也别想瞎胡闹,所以孩子们更加珍惜白天可以一起玩耍的时光。
而农村那些年有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就是一日三餐总能看到有农民蹲在自家门槛上吃饭。
但我父母却不允许我们这样学,说是姑娘家这样看起来不好看。
以前就很好奇,为何农民总爱蹲在自家门口吃饭呢?其实有3个原因!
以前我父母那辈,还有爷爷奶奶的那个年代,农村只能用煤油来照明,到了我们出生的年代,农村用上了蜡烛。
但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买的,而且还不便宜。
那时候农民的收入是非常困难的,要抢工分,还要交公粮,能攒到钱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买一次煤油或蜡烛大多是要用一年的,故而用的时候当然要很节俭了。
但农村因为农忙,大多会起很早做早饭吃了去山上干农活,但有时候天亮的晚点,家里看不清楚,农忙们就会用大碗盛半碗饭,上面放上菜,端着到门槛上蹲着吃。
有时候遇到有人路过还会邀请对方来家里吃饭,小孩子们也喜欢端着饭碗到处跑,总觉得别人家的饭更好吃,农村说吃百家饭长大,其实也有这个意思。
为了省钱,农民的晚饭也会吃得相对早一些,大多是傍晚太难还没完全黑就吃了,很多农民还是会端着饭碗到外面去蹲着吃。
可能这里有人会想,为何不是端到外面坐着吃?
其实也和以前农民的经济收入低有关,家里没有什么家具,搬来搬去也比较麻烦,所以索性就直接蹲在门口吃了,这个与凿壁偷光是一个道理。
以前我家就只有一个瓦房,但家里有4个孩子,加上父母是6个人。
每次吃饭椅子就不够,因为年龄最小只能站着,大人们还安慰说,站着吃长得高。
那时候委屈巴巴的,有时候会赌气端着饭碗去外面吃,哪怕蹲着,但一个人反而落得个清静和宽敞。
换做像我爸妈那个年代,农村很多人家都是七八姊妹/兄弟,家里根本坐不下,站着都站不下,去外面吃饭是必然选择了。
农村以前没有通电的时候,人又多,家里空间又有限,冬天还好,夏天一屋子人在一起吃饭那是很热的。
后来通电了,但风扇还是小贵,也比较费电,用吊扇的可能风力还不如外面吹得凉快。
所以大多会到自家门口去吃,还能顺带看一下天气,遇到人的话相互攀谈,聊聊农事。
女人们可以端着饭碗说说自家的调皮熊孩子,或者交谈一下怎么拉鞋垫,怎么缝补衣服,或者哪道菜怎么做等等。
吃完饭大家洗好碗后拿着扇子出来,一边扇扇子一边聊天,小孩子们也会一起玩躲猫猫,大人孩子都快乐。
以前总是看到父母端着饭出去,一两个小时才端着空碗回来,脸上还喜笑颜开的。
但也有人觉得,农民们喜欢在门口吃饭,也是因为以前农村通讯不方便,又没有电话手机大喇叭的。
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但蹲在自家门口吃饭说不定还能遇到熟人,这样还能唠嗑唠嗑,八卦一下谁家又有什么新鲜事,今年庄稼怎么收,种粮价格什么的,比打电话还方便。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接收外来的信息,这也是人们接触外面的一种方式。
还有人觉得,农民喜欢蹲自家门口吃饭其实是为了炫耀。
你想想,当傍晚人家还在地里忙碌,收割小麦或者插秧打田忙翻天的时候,你却蹲在门口吃着好吃的饭菜,这不是显得很有优越感么?
当然,我个人觉得更多的原因是我上面说到的,省油省钱,宽敞凉快。
现在农村鲜少有人再蹲外面吃东西了,人们更害怕遇到熟人,尤其是自己在吃饭的时候。
现在粮食产量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高了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疏离了,窜门纯聊天是不可能,无事不登三宝殿才是真实。
人与人的感情淡了,没有事情去人家会显得很奇怪,农村娃娃也不再吃百家饭,因为自家的饭吃起来更香,有的人几年不见一面,不说一句话也没什么。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昼夜交替,交通发达,要见一个人不用跋山涉水,一辈子也够爱很多人,但我怎么就比较怀念那时候不发达的农村呢?可以在田野里玩的累到晚上躺下就睡着。
好了吧,今天就说到这了,那么对于我所说的,农村很多人喜欢蹲家门口吃饭这件事,大家是否遇到过呢?
你们村还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