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骑驴困乏于此得名,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河北省井陉乏驴岭

2019-11-11     视觉秀旅游

乏驴岭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张果老骑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村口绵河之上,百年铁桥横亘;村中老民居前,骡马古道遗迹尚存;村后,太行第一渠"绵右渠"至今流淌。2016年11月,乏驴岭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乏驴岭村地处冀晋险要的乏驴岭,是娘子关下第一门户,"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乏驴岭周边存有三座古山寨,晋军坑道工事随处可见,日军曾在此建有七座炮楼。对日作战中,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血战乏驴岭"之战,曾是百团大战的重点战场之一。

传说与史实,古代与近代,水利与战争,乏驴岭虽小,故事却可圈可点。从井陉县城微水向西19公里,天长镇西侧4公里,在井阳公路(307国道辅路)边,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铁桥,这就到了乏驴岭。

铁桥的南头,有一个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乏驴岭名字的由来,据传就与张果老有关。《列仙传》载:"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在民间传说中,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径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

景区看点;乏驴岭铁桥,1905年由法国人设计建造,是一座正太铁路桥。当年,正太铁路的窄轨小火车通过此桥跨过绵河,穿过乏驴岭隧道向东。乏驴岭铁桥,钢架单跨75.5米,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石太线建成后,有关部门曾酝酿拆除此桥,但因为它是乏驴岭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被保留了下来。

资料显示,乏驴岭大铁桥是法国巴黎DAYDE&PILLE 公司承建,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puddle iron)技术,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一种技术。

乏驴岭铁桥在正太铁路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联通了山西和河北,使晋煤得以外运。而自1937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便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七座炮楼和两座地堡。1943年后,正太铁路改线,火车改走熊猴湾。1947年,熊猴湾大桥被炸毁后,这条旧铁路又被启用一段时间。现今,铁轨早已撤掉,换成了水泥路面。正太铁路从启用到石太线建成,期间仅50多年,乏驴岭铁桥也成为了正太铁路的一个历史见证。

骡马古道;在乏驴岭村东,岭口位置曾建有一个岭口关阁。坐西朝东的关阁,左侧是好汉寨,右侧古炮台,背靠乏驴岭,面对岭东坡,卡在岭口古道上,是井陉西路的一处险关要隘,关阁呈长方形,高约4米,上有城垛、石砌门洞石券,门洞内装有木门,前面门洞上方有石刻"冀晋藩屏"四个大字。关阁修建于何时,已经无从可考。日军占领乏驴岭后,将关阁拆毁,石料运走修了炮楼。

过了阁门,就是一段缓坡,古道从岭口向下纵贯全村。至今在古道两侧,还存有一些当年的骡马大店、骆驼场的建筑。许永锋介绍说,这条作为井陉西行的大道,当时甚为繁忙,行人骡马昼夜不断。按照当地的规矩,骆驼驮队是不让白天过岭的。因为骆驼走路缓慢,岭上的道路又十分狭窄,只能容一个驮队经过。为了避免拥挤,不引起交通阻塞,白天骆驼队都会被圈到骆驼场中休息,到了晚上,才允许通行。在当时的夜晚,驼铃之声彻夜不绝。

这条道虽然不能行车,却是东西交通的要塞,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千多年来的繁华,直至铁路开通后便日渐萧条,到解放前夕,此路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记得当年的交通盛况的,如今恐怕也只能是古道旁那三棵粗壮拙朴、绿荫如盖的古槐了。

从戏楼下坡至河滩,一直向西,就是古道上一段名为桃花栈的地方。这段古道,尤其是张果老庙右后方名为"驴脊梁"的地方,全是人工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十分险峻。这里曾经有深深的驴蹄印,曾被称之为井陉八大景之一的"果老仙迹",可惜在建绵右渠时被毁了。在桃花栈上方,柴王沟西侧崖壁上,有两道长约200米、宽窄均匀的石沟,这就是传说中柴荣翻车时留下的车辙。

传说未必可信,但路况艰险是不争的事实。明成化戊戌年,嘉靖六年、十五年,清嘉庆七年,乏驴岭古道多次修筑,但最终还是只能通骡马脚夫,车辆辎重无缘过岭。

在张果老庙上方,如今水电站溢洪道左侧岩壁上,现今还保存有北宋承天军石刻。石刻内容已经模糊,但还能看出来是当年承天军(娘子关)指挥及三位妇女捐资修路的刻记,在妇女地位低下的封建朝代,为妇女刻石立记,实属罕见。再往前,在观音庙右后上方崖壁上还刻有"白岩游"三个篆书阴刻的大字,没有落款。但在2011年夏,经过井陉考古专家许力扬的考证,这应该是明代尚书乔宇所书。

乏驴岭古道虽然艰险,但风光秀丽。乏驴岭村周边有三座古山寨:好汉寨、老婆寨、紫花寨,古道旁有蟒洞、果老洞,上有八仙台、八仙堂,下有绵河水日夜长流。

古戏楼;在村西口的路南,朝向绵河的是一座古戏台。戏台并不大,但在戏台前发生的故事可不少。

戏台前,当年在绵河边是一片小广场。广场已经被改建成了田地,在戏台对面垒有一个不起眼的石台。当年阎锡山就是在这里,向当地百姓训话。据本村老人讲述,阎锡山到乏驴岭视察前,村里即驻有晋军,阎锡山坐火车从太原至岭西站,在岭西站下车后步行到村,临时下榻在本村陈畴家。周围的百姓也赶来看热闹,乏驴岭到处是人,像赶庙会一样。阎锡山于是就在陈畴家门前的石台上,发表了慷慨激越的讲话,并到岭上观看了乏驴岭的地形。

陈畴是光绪年间的廪膳生,曾在藁城、曲周、张家口等地任教十余年,其自幼爱好文学、书法,早年学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黄庭坚诸大家。夜不能寐而以手指画肚皮;与人交谈辄俯拾草棍画地皮,策驴行走则以鞭杆画驴皮,"画三皮"的轶事被世人传为美谈。到中年后,陈畴采众家之长,创出"疙瘩体",字形势如龙盘虬曲,枯枝老鸦,至今在书法界还享有盛誉。在村中,陈畴也是慷慨好义,为百姓办事,受到村民的尊敬。

绵右渠畔;从桃花栈再向前行,就能看到有"太行第一渠"之称的绵右渠。实际上,整个桃花栈古道,就在位于百花山半山腰的绵右渠下方。许多人都知道有河南的红旗渠,但不知道有绵右渠。实际上,绵右渠要比红旗渠还要早,而且红旗渠还曾来绵右渠学习过建渠经验。

绵右渠位于乏驴岭村后上方,海拔350米处。从乏驴岭到娘子关引水口,为总干渠,全长20华里,渠宽10米,深2.5米,设计流量为每秒10立方米。左右干渠分别在乏驴岭村岭上,左干渠通过到虹吸,穿过绵河向北。

绵右渠工程当时创下了许多"之最"。其中乏驴岭绵右渠倒虹吸工程,是我省第一座高压双排铸铁管倒虹吸工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IbdWG4BMH2_cNUgt7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