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欣有一天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自己拉出来一条白色的长条虫子,可把自己吓坏了。小欣的情况是蛔虫病,我们这一辈可能对这样的情况比较陌生,在父辈那一代,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时农村的卫生条件比较脏乱差,大家都关注温饱问题,忽略卫生问题,才让蛔虫病有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蛔虫病患者一般都是儿童,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对食品的卫生要求也变高了。可孩子懵懂无知,没有什么卫生意识,蛔虫病还是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孩子没有健全的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出孩子是否患上蛔虫病呢?
1.经常肚子痛
有虫子在肚子里“祸害四方”,就算是成年人也会感到不舒服,更何况是身体比较弱的小孩子。如果孩子隔三差五就喊肚子疼,父母就要注意了,孩子的肚子里,可能已经有很多蛔虫了。
2.脾气暴躁易怒
由于身体上的不适,孩子却没足够的表达能力,脾气变得暴躁,并且易怒。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把自己的嘴巴嘟得老高,不管父母怎么哄都没用。
3.吃得多却不长个
孩子食量突然增大,每天都闹着吃东西,肚子像个黑洞一样永远填不满。这时候就要检查孩子肚子里是不是有蛔虫,蛔虫长期寄居在孩子体内,不断汲取孩子的营养,导致蛔虫越来越肥大,孩子吃得多,个儿却长得很缓慢。
4.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卫生意识不高,饭前厕后总想偷懒不洗手,就直接用手抓东西来吃,或是喜欢啃指甲吮手指头等,这些有可能,让蛔虫在孩子的肚子里“生根发芽”。
5.睡觉经常流口水或磨牙
蛔虫分泌的毒素刺激孩子消化道,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流口水或是磨牙的情况。如果孩子在正常的睡姿下,还会流口水磨牙,就要给孩子驱一下蛔虫了。
预防蛔虫病的妙招:
1.监督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蛔虫病一般是通过口腔传播,平时要多监督孩子,让孩子养成饭前厕后洗手的习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截断蛔虫传播的途径。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改掉啃指甲、吮手指的坏习惯,并勤给孩子剪指甲。
2.定期给孩子驱虫
两岁以后的宝宝可以每年吃一次宝塔糖,或者食用其它药物进行驱虫。
3.多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身抵抗力,增强自我体质,不让疾病有机会趁虚而入。任何疾病在入侵人体前,都要先战胜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练就强壮的体魄。
今日互动话题:是否帮孩子打过蛔虫呢?多久一次?
————————
我是文竹妈妈,家有两宝,大宝5岁,小宝3岁。一人带两娃的艰辛让我更懂得如何照顾宝宝。
文竹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分享,为宝爸宝妈排忧解难。欢迎各位与我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