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养花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把养花作为一项事业来开始的花友们就很难过了,因为秋天到了之后万物凋零,家中一些盆栽就会出现烂根、黄叶、生长迟缓的症状。针对这些花卉植物,其实想要养好也不难,主要是你要避开一些养花过程中形成的坏习惯,不然养一盆死一盆。
1、喝剩的水随手倒在花盆里
想必有不少的花友为了节省干净的水,直接把将淘米水,黄豆水或者是一些生活废水倒到花盆中,这样导致花土中产生了大量的积水、积肥,从而引起了植物烂根和各种病病虫害滋生。
建议大家将这些生活废水收集在一起,可以密封发酵上一段时间,之后再定期隔一段时间,浇到花土中,既能够节约用水,同时也能够起到肥土的效果。
2、 使用普通的园区土做基土
有些人养花直接使用室外的一些园区土作为养花的土壤,但是这些土壤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板结。因为这些土壤一般是要呈现了粘性,而且本身也不够肥沃。
建议大家可以在室外选择一些腐叶土,带回家消毒之后里面混合上一些河沙或者是赤玉土搅拌均匀之后,用做养花,既能疏松透气又能够保证营养充足。
3、来回搬动花盆
在南方地区四季温暖如春,很多人就选将花草植物放在室外养护。但是,等到了北方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一旦遇到了极端天气,就需要来回的不停的将花草搬到室内或是搬回室外,这样来回的搬动对植物根部伤害非常大,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黄叶、烂根的症状。
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大家直接将花草植物放在室内窗台上,能够满足观赏需求,同时也可以在光照过强的时候,关上玻璃,减弱光照;另外,在比较寒冷的冬季也可以通过关上玻璃来抵御外界的寒流,有效的满足植物生长对于光照的需求。
4、定时定量浇水
很多人浇花都是喜欢定期定量的,这样比较省事。但是事先没有了解一下土壤的干湿状况,就随意的浇水,非常容易引起积水或者是土壤过于干旱,这两者都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我们每次浇水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土壤的干湿状况,看看植物根部是否出现发黑的症状,若是土壤干燥泛白,扒下土壤看看下面2厘米的深处没有水迹了就要立刻浇水。
5、换盆不合时宜
植物的生长对土壤的消耗非常大,所以我们每年都要更换一次土壤,但是更换土壤的时机,最好是在春秋时节。但是也一定要避开植物的花期。在植物开花的时候,就不要换盆换土了,以免影响到后续的开花品质,以免导致一些开花植物迟迟的不开花或者是花苞提前脱落。
6、对所养的植物生长习性不够了解
养花就一定要对其生长的习性了解颇深,要知道它喜欢干旱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喜阳还是喜阴等等,只要了解生长习性,就能够顺着"脾气"轻易的养爆满盆。
(图片由网友养花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