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疫情之时
个别不法分子还在不断翻新着诈骗手段
我们应如何有效识破这些“新套路”呢?
虚假捐款诈骗
不法分子搭建虚假的捐款网站,以慈善机构的名义发送欺诈短信,诱导公众点击短信中的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链接,造成受骗者资金损失。对于网络上的各类捐款信息,务必先向有关机构核实,以明辨真伪。
案例:2月21日,21岁的犯罪嫌疑人蔡某在网上注册了名为“武汉市慈善会”的微信公众号,并使用其下载、修改的武汉市慈善总会会徽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修饰、伪装,后陆续有多名群众通过网络搜索到该公众号并进行关注,部分群众通过该公众号的对话功能咨询捐款事宜。蔡某在微信对话中欺骗咨询群众说公众号的捐款功能还在完善中,暂时无法直接捐款,并误导群众通过扫描其本人提供的微信支付二维码进行捐款。
直播教育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软件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缴纳各项费用,致使多位家长上当受骗。
学校一般不会在群内发送二维码,一般也不会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支付学费。因此,家长在收到任何扫码交学费的消息时,应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避免受到财产损失。
案例:2月13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使用QQ进入某小学英语复习群,并将自己的QQ昵称、头像更换成与任课教师相同的样式,随后在群内冒充任课教师发布“受疫情影响,需要参加网络辅导课并缴纳辅导费”的虚假消息,要求每位家长扫描微信二维码付款1300元,两名被害人信以为真,分别向嫌疑人转账1300元,共计2600元。当地公安机关侦查时发现,该嫌疑人账户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且账户所进资金中关联30余名被害人,共计15000余元。
虚假充值诈骗
疫情期间,游戏在线率高,为骗取玩家钱财,不法分子打着“超低价”、“充值优惠”的旗号,对虚假诈骗链接进行包装,然后通过群聊、游戏聊天系统等途径发布,待有玩家点击填写后盗取资金。
不要轻易点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游戏链接,更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告诉他人或在陌生网站上填写,如需转账汇款,务必先要核实对方身份。
案例:2月1日,张某报警称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玩游戏充值300送300,网址333dyc.com,张某点击链接后下载了一名叫99棋牌的软件并注册了账户。点击充值后,软件对话框弹出一个支付二维码,张某通过支付宝扫码,银行卡转帐支付了300元。随后其又让妻子帮忙充值转帐,累计转帐3000元。现张某的游戏账户被封,充值的钱也无法提出。
推销特效药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的“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连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进行盗取资金。
国家相关机构针对疫情研发的所有药品均会在权威媒体公布。至于面对打着“推销药品”旗号的不法分子,大家千万不能轻信。
案例:1月28日,陈先生被以“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为名,在福州车站广场被邱某骗走了9000元,事后察觉被骗,联系邱某,对方已经关机,于是报案。民警发现陈先生所购得的所谓“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用一个透明塑料袋装着,呈绿色,共计42颗,成分不明。经审讯,邱某交代售卖给陈先生的药片只是普通的保健药品,并对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体检诈骗
不法分子主要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流动地方作案,他们不断地寻找着外来人员,谎称由于目前肺炎病例增加,必须经过检查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且要求缴纳“体检费”。
目前常规体温检测都是免费的,切勿相信一切所需缴纳“体验费”的项目,如在外时出行受阻,可及时与该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来源:宿迁网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AnUyHAB3uTiws8KTe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