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茶香“也是园”(上)
盛济民/文
《松江风俗志》云,“唐大中年间,松江城内就已出现茗茶小摊,可看做是茶馆的雏形。”惜因千年前的茶摊偏小,该出名而未出名,故只得“小摊”之名。至清代,松江的茶馆已遍及城乡。民国时,“全县城乡茶馆不下数百家”,松江城区即有五十多家。
其时较有名气者有华楼、望江楼、听雨楼、洪运楼、日升楼等,但历史悠久,店堂宽敞,环境优美者,恐怕要数曾位于东岳庙内的“也是园”茶馆了。《松江县志·著名商店》录有“余天成国药号”等四家“老店”,百年老店“也是园茶馆”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松邑俚谚曰:“饭馆要上迎宾楼,茶馆要孵也是园。”足见迎宾楼菜之美,也是园茶之香。
《松江风俗志》中有关松江茗茶及茶馆业发展的记载。
《松江县志》中,“著名商店”收录了四家百年老店,也是园茶馆位列其一。
(一)
松江自古寺庙宫观多。清嘉庆以来,西门外的东岳庙参禅膜拜者常年络绎不绝,大庙香火颇盛,享誉一方。此庙大殿前有一大片广场,广场上小摊小贩熙熙,江湖卖艺者攘攘,进香观光者流连而忘返,人头济济,热闹异常。
以商家的眼光来看,东岳庙所处位置极为优越。其南傍十里长街和庙前街商业区,其东紧邻黑鱼弄,而黑鱼弄是因元明棉纺、染色手工业兴起而辟建的街巷,街巷深深,居民众多,为松江人烟稠密地区之一。在“东西南北,非官家栉比,即商贾杂居,市物陈列,无一隙地”(《乙酉笔记》)的松江城,繁华热闹的东岳庙商圈无疑是商家必争之地。
旧时松江岳庙熙熙攘攘的人群
清光绪九年(1883),精明的华亭县捕快都头蔡仆庭选中此松江商业的黄金地段,在东岳庙内十殿阎王殿之南,独资开设了“也是园”茶馆。靠着松江人根深蒂固的孵茶馆习俗,靠着东岳庙广场这块聚财宝地,靠着蔡都头广泛的人脉和堂倌们殷勤服务凝聚的人气,一时间茶馆顾客盈门,茶叶飘香,“也是园”声誉鹊起,一炮打响。
(二)
松江城里城外林林总总的茶馆,档次高下不一,店名雅俗各异。不过,说到松江茶馆业久负盛名的“也是园”,我们似乎有必要提及明清时期上海和安徽的两处“也是园”。
明天启年间,礼部郎中乔炜选址沪渎(今也是园弄附近)建渡鹤楼,又名“南园”,后此园几度易主。清康熙年间,藏书家、文献学家钱曾(号也是翁)曾以渡鹤楼为藏书楼,编有《也是园藏书目》《述古堂藏书目》等多部私家藏书书目,其《也是园藏书目》载藏书3800多种,超过《四库全书》收书数。大约在此期间,“也是”二字与南园结缘,且“也是园”之名亦为世人所瞩目。至乾嘉年间,新主人更以“不是园也是园”之雅吟改园名为“也是园”。
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图上也是园的位置
也是园虽小,但景色秀美,设计别致,乃明清时代沪上的著名园林。有一首《海上竹枝词》赞道:“城内闲游也是园,荷花开放好凭轩。更看邑庙诸茶室,楼阁重新总俗喧。”便是写出了游人在此园赏荷品茗的别一番风情。
同治初年,江苏候补道吴毓芬辞官后,在安徽老家建造了一座精致别雅的私家花园,该园亦名“也是园”,当时吴毓芬曾吟出回文句“也是园花园是也”作为上联,一时竟无人能对。到得光绪年间蔡氏在松江斟酌再三,将茶馆定名为“也是园”,足见“也是园”之名既雅亦趣,实为时人所喜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9zW-3ABfwtFQPkdgQ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