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老话题,一年前推送过,出于一些细节方面的修改,小编今天重新整理推送给大家。
你眼中的广西是什么样子?
是“甲桂林”的阳朔山水?
犹如百里画卷的漓江?
是“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
“世界梯田之冠”的龙脊梯田?
还是跨越千年的黄姚古镇?
漓江,摄影@Rex5008
从地图上看
广西偏居中国大陆一隅
曾听人家说过
广西让人惊艳的
何止是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还有“滩长平、沙细白
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
天下第一滩——北海银滩
摄影@cwscwscws11
但你可知道
1952年之前的600多年
广西其实是没有出海口的
今天大家在地图上
看到的沿海地区
在当时都属于广东
那么
广西的出海口又是怎么获得的呢?
如果你对广西很熟悉,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广西有三个语言圈子:沿贺县,至南宁市、凭祥市作为分界线切一刀,线东南面说的是粤语圈。
另一边过宜州对半切,北面讲的是桂柳官话圈,剩下的则是壮语圈。而这三个语言圈,恰恰对应了广西三个文化圈。
广西语言大体上一分为三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以壮语为主的
少数民族圈
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曾经轰动一时,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
刘三姐剧照
千百年来壮族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2008年人口达到1588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主要分布于南宁、百色、河池、崇左4个地市。
很多人提起广西,想起的不是山清水秀的桂林,就是工业重镇柳州,或是北海的银滩,但一问起省会,绝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现在广西有了个东盟,反而是东南亚的小伙伴,最先知道中国有个南宁(广西的首府)。
中国-东盟会展中心,摄影@long_flickr
在知名度上,南宁被兄弟城市桂林和柳州分去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存在感很低。
讲桂柳官话的
桂柳文化圈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紧靠湖南、贵州的圈子吃香喝辣,比广西其他地方富裕,文化底蕴也更加发达。比如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广西师范大学,不是在南宁而是在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国学堂,摄影@Farm
桂林当然是世界知名的城市,在历史上曾出现多位名人,如国民党抗日名将李宗仁、开国上将李天佑等。
地方虽小却人才辈出,拥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它的地位举足轻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是老大的老大!
桂林市,摄影@杜秀峰
而说到广西的工业,柳州,绝对稳坐第一把交椅。它的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遍布神州大地的五菱神车,就是这里的“广西造”金字招牌。
说粤语的
岭南文化圈
这个圈子里讲的就是白话,据研究梧州是粤语的发源地,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岭南地区生活着一个民族,这便是越族。
越也就是现在的粤,在古代把广西称为粤西,广东称为粤东,后来因为一些缘故,“粤”的范围则萎缩到广东。
岭南特色的梧州骑楼
摄影@DragonSamYU
来广西游玩的旅客时常会惊讶于这里的人,竟然也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殊不知,广西人和广东人一样,说着这口方言已经有上千年了。
都是讲同种语言,则不得不提起一个地方,那就是北钦防(北海、钦州、防城港)。
北钦防就是在今天北部湾范围内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原因是这里的人的生活习惯跟广东人一样,在心理上也跟广东很接近,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北钦防和广东,真算起来应该是亲戚。它是广西为数不多的出海口,开发得非常早,是历史上曾经比较富裕的钦廉地区。
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王朝的版图上并没有广西这个名称。
秦朝中国地图,图@地图窝
直到了宋朝,一级行政区划当时称为“路”,两广地区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就是广东和广西的前身。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广南西路是有出海口的,它包括今日广西全境,也包含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两广地区,标注@《中国自驾地理》
底图源自地图窝
到了明朝,才第一次出现"广西行省”这个名称。不过那时候,广西的出海口,全部被划归广东,完全成为内陆地区。
清朝时广西管辖的范围
标注@《中国自驾地理》
底图源自地图窝
进入民国,广西依然没有出海口,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旧遥遥无期。而今广西拥有了北钦防这三座沿海城市,就不得不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开国大将军、广西省第一任省主席张云逸大将。
在开国元勋的队伍里,张大将也算得是老资格了。在接手之后,他发现广西之所以积贫积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出海口。
有人说当时的广西,像是一穷二白的中国的缩影,非常贫困落后,想要实现现代化建设,没有海是不行的,所以张大将觉得必须要为广西争到出海口。
左起:叶挺、赖传珠、罗炳辉、张云逸
当时主政广东的是叶剑英元帅,两人合作多年,私交深厚。叶元帅是伟人,他觉得张大将说的很合理。于是1952年,在张云逸大将的努力下,钦廉地区最终划归广西管辖,与此同时,桂东的怀集县划归广东省,即“一个怀集县换钦廉四属”。
就这样,广西拥有了长达1595公里的海岸线,可能通过北部湾直面东南亚。
曾站在改革开放风口浪尖上的北海,是环北部湾的宠儿,作为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它其实很优秀。
北海市冠头岭附近的建筑群,图@新华社
北海坐拥北部湾,背靠云贵川,一海之隔是海南,邻居是东亚,据离西亚也不远。
《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达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这是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记载。
海上丝路大致路线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从合浦陆续出土的大量汉代舶来品文物上看,北海合浦港作为海上丝路始发港的地位毋庸置疑。
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合浦郡,北海古属其管辖。北海是文化的交融体,老城、绵延千年的采珠史、“合浦珠还”...这些岁月留下的痕迹,在无声而忠诚的记载着北海的历史。
北海街头,摄影@哈维
北海最早的街区依港而建,老街就形成于1821年前后,这条将近200岁的街道初建时仅有200米长,现今已经长达1.44公里。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北海正式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英、德、法等七国相继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教会、电报公司...
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输入北海,老街也成了北部湾畔繁盛之区及中西文化交汇之所。
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图@北海政协委
绵延的骑楼高低错落,走进珠海路老街,白墙染上历史的斑驳,中西合璧的券窗和雕刻精美的女儿墙尚未洗尽铅华。
集西洋风貌和岭南格局为一体的老街,是近代史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是北海开埠兴衰演变的历史见证。
北海老街
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北海的商业遭遇滑铁卢,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的老表得到了机遇迅速发展。
作为珠江入海口,广州具有绝对的地缘优势,“货物入口,向不课税”,商人们纷纷到广州进货,造成北海商业惨淡,一度沦为“备胎”角色。
一幅描绘1780年
珠江沿岸广州十三行外贸易特区的油画
包括了丹麦、西班牙、美国
瑞典、英国、荷兰等领事馆
在这之后,市政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北海经济才得到恢复,仅1929年抵港的外轮就有538艘,吞吐量高达64.29万吨。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临海的广西
特别是西南出海口的北钦防
这对“北三角”不但是
环北部湾北岸最重要的城市
也是包括广西、贵州、四川
重庆、云南在内的整个中国西南地区
乃至整个中国西部最为便捷的出海口
钦州港,摄影@nnqooh
现在的北钦防被广西托管着
但看着广东老表吃香喝辣
不少北钦防人无不盼望着
有一天能回到广东
但从政治、经济、军事上考虑
回广东估计悬得很
所以他们大开脑洞:
不如,合并成立一个市吧!
再加上南宁的东盟经济
说不定北部湾这个圈子就可以腾飞了
图为南宁市东盟商务区
如果真可以的话
说不定就能成为下一个“珠三角”
未来可期
看到兄弟过得越来越好
广东也应该很高兴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更多自驾资讯与交流,关注搜狐号“中国自驾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