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闭嘴”

2019-06-15     野外花蕾

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学会闭嘴。

一张嘴,两张皮,上包天,下包地。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好了是“忠言逆耳”,说砸了是“惹是生非”。



出来的久了,与人交往的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我学会了一个本事就是:闭嘴。

为什么呢?因为有句话叫:言多必失。

在你不懂的情况下,去说话,会显得你特别无知。

在你不了解事态发展的情况下,去说话,会显得你过于八卦。

在你没有做到的情况下,去说话,会显得你特别虚势。

在你变得优秀的情况下,去说话,会显得你在装大佬。

………

后来时间长了,发现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随意去说话了。

所以久而久之的,就学会了闭嘴。

因为还有句话叫做“少说话,多做事!”



生活里总会有人,打着各种幌子口无遮拦尖酸刻薄。

你买件衣服,ta说你又矮又胖,买来浪费穿着显土;

你吃顿饭,ta说你“三高“”体弱,缺乏锻炼迟早脑梗;

你谈个对象,ta都能扯出你俩不合适的一千个理由;

你约会ta说你秀,你发合拍ta咒你们死得快。

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没教养,心还坏。

讲话有修养,是在别人不堪时闭嘴。

学会在该沉默的时候闭嘴,不懂的时候少说,尤其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东西,不要妄加评论,这就是一种教养。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

说多了的就是招惹,说错了的就是祸端,什么也不说也是默认。

所以,说话的时候要懂得,言简意赅,不要词不达意,因为往往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他不善于表达,就很容易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总是在说别人的好与不好,其实也是在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修养,是一件不够道德的事情。

别人好和不好,其实和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倒不如就修身养性,安安静静地享受自己本身的生活。



现在经常有一种感知,就是自己嘴巴太多了,喜欢讲,嘴巴闲不住,脑袋管不住嘴巴。

很多时候觉得有些话不要说,不必说,但总是憋不住,讲着讲着就说出来了。

古人讲言多必失绝对是有大道理的,一个大嘴巴是守不住秘密的,一个大嘴巴肯定是一个招人嫌的讨厌鬼。

因为在不停地讲的时候,你得有话题可讲,一个话题讲完了,得找另一个话题,很多时候,你为了谈话不结束,会找各种各样的话题,在找话题的时候,你来不及考虑这个话题当讲不当讲,能不能讲,首先你得让谈话继续下去,一出口,马上就后悔不应该讲,但讲都讲了,又能怎么办?

只能自我安慰“事无不可对人言”,却不知道“对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道理。

嘴巴闲不住,讲个不停的人,其实是很招人烦的。

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闭嘴,只是一味地说个不停,将自己知道的家长里短全部倾诉出来,都是一些琐碎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更多的时候是讲自己的抱怨,这些负面情绪更是让人受不了。

不知道闭嘴的人,给人一种没脑子的感觉,让人严重怀疑你的自控力,认为你不成熟,难以托付重任,尤其是难以保守秘密。

不知道闭嘴,是一种典型的情商很低的表现,尤其在中国,更讲究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我们老祖宗推崇“沉默是金,雄辩是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与其滔滔不绝,不如惜语如金。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虽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却也是至理名言,讲多了,不该讲的话就讲出来了,就不会养成斟酌、酝酿的讲话习惯,有时候往往很得罪人,很多时候会讲一些背后议论别人的内容,甚至当面谈论别人,开别人玩笑而说过了头的话。

致使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于讲话的人而言,只是过个嘴瘾,于被讲的人而言,你是故意让人难堪。

因此,懂得适时闭嘴是一门修养功夫。



我曾经写过:就算你是个直肠子,也要做一个招人喜欢的直肠子。

沉默之所以是金,很多时候,闭嘴不吃亏。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更乐意和那些说话令人感到如沐春风的人在一起交流。

原因很简单,他们风趣幽默、进退有度、谈吐优雅也更识大体,无论是在风度、气度还是内涵上都让人觉得很有修养。

所以,不该说话时不说,该说话时好好说,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教养,更是结交朋友的修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xc2ZGwBUcHTFCnfDD9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