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电动平衡车”的新产品十分流行,小区里、公园中甚至道路旁都不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价格大多在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格外受到青少年追捧,还有家长买来给孩子当玩具。同时,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事故也屡见不鲜。日前, 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电动平衡车产品属性不明确,不当使用风险大。
经不住7岁女儿的请求,消费者张先生春节前从网上给女儿买了辆销量不错的电动平衡车。疫情期间女儿不时在小区广场骑行玩耍,然而不久意外发生,孩子突然从平衡车上摔了出去,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给孩子造成了极大伤害。
其实,随着电动平衡车的热销,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投诉和消息报道时有发生,但其风险尚未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未引起广大未成年人家长的足够关注。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从网上购买了几款热销的电动平衡车,邀请有关专家对这类产品进行了分析点评。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电动平衡车产品属性和适用场景不明确,消费者缺乏正确使用依据
据专家介绍,目前备受青少年追捧的电动平衡车,既不属于儿童玩具,也不属于运动器械,其产品属性和适用场景缺乏相应的规范,导致消费者将这类产品误以为是儿童玩具,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
根据某搜索平台的搜索数据显示,家长们往往把电动平衡车当做玩具来选择,或者是当做可以锻炼孩子运动能力的运动器械来选购。电动平衡车的产品说明书则一般将电动平衡车描述为“运动娱乐工具”,有的平衡车将骑行者的使用年龄界定为“5至12周岁”。而在购物网站上,电动平衡车的销售页面多以青少年为人物主角儿,甚至直接将产品描述为“智能儿童”平衡车,这些都会误导家长们将这类产品理解为“玩具”。
购物网站电动平衡车宣传图片
儿童玩具专家介绍,如果平衡车速度过快,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很难平稳掌控,极易因失去重心而导致摔伤。
张先生女儿受伤住院后,医生说孩子的伤势相当于从三层楼的高度摔下来。该医生还表示由于电动平衡车速度很快,儿童在骑行时发生事故导致住院的病例很多,且大都伤情严重。
二、电动平衡车作为载人移动器具,在道路上行驶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
按照《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GB/T34667-2017)的定义,电动平衡车是“配备有可充电的电驱动系统,以自主或人工操控模式来保持动态平衡的轮式载人移动平台”,该标准是按照代步工具或者载人工具进行技术规范的。
但在道路交通安全专家看来,电动平衡车没有驾驶资质要求、没有方向盘和手动刹车、行驶时速高噪音小、刹车距离普遍过大等,消费者在道路上使用,不仅增加了自身安全风险,也给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作为交通工具目前不被交管部门认可。
现实中,因电动平衡车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多有报道。
2020年4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发生一起出租车与骑着电动平衡车的8岁男孩相撞事故,送到医院后,男孩已无生命体征。据出租车后方的轿车驾驶员称,出租车行驶至丁字路口时,男孩沿斑马线骑着平衡车进入辅道,随后两者相撞,“男孩被撞飞了几米远,后来又遭到了碾压”。
2019年8月,山西一名男孩在马路上骑电动平衡车时突然摔倒,趴在了电动平衡车上,随后电动平衡车失去控制,带着孩子驶向马路中央,所幸后面的摩托车和轿车及时刹车,才没有发生意外。
男孩骑电动平衡车突然撞向行驶车辆(图片来自网络)
三、经营者风险提示不显著,消费者防护意识不足
电动平衡车经营者在销售时,为了推销其产品往往只注重宣传产品的便利和优势,而对产品的风险警示和防护提示不足,很多消费者都反映他们在购买电动平衡车时,经营者一直宣称该产品容易操作、是安全的,甚至有一些产品在广告中展示的骑行人员也没有佩戴任何安全护具,这就很容易让消费者忽视安全风险,忽略佩戴安全护具。
据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官网披露,2020年5月的一个晚上,该医院综合外科朱医生在值班期间接待了4位由于玩电动平衡车导致摔伤来急诊的孩子。他们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也才10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骑行时都没有佩戴任何护具。
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强化对电动平衡车市场监督,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电动平衡车产品属性不明确,不当使用风险大。
1.电动平衡车不是儿童玩具,不建议为年龄较小的孩子购买。
2.电动平衡车非交通工具,切勿在道路上骑行。
3.谨慎控制骑行速度,安全防护不容忽视。
来源:新华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vwLrnIBnkjnB-0zYN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