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几亩地,三月花已开。沿官渡河西南驱车约8里,便至司马光小镇。
疫情结束,既是新生。
沿途百花吐蕊,草长莺飞,垂柳依依。小镇区域河泽遍布,春水明丽。
冯河的碧波,蜿蜒环绕曹畈寨,站在曹桥上环顾,旧屋灰墙,青石小道,新故交融,呈现江南水墨的朴素底蕴。让人不禁想起一个古老的民间传统游戏:“曲水流觞”。阳春三月,古人找一条蜿蜒的小溪流,呼朋唤友,携酒带菜,坐在溪流边上。酒杯中装着酒,随水波飘动,飘到谁人面前,谁就饮之。
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孔子有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曲水流觞的前世,叫“春浴”,也叫“祓禊”。
到了汉代,人们举行上巳春浴,大人小孩换上春服,姑娘着最美的衣裳,相约出门,踏春寻欢。他们坐在水边,东风初起,水波微澜,采集兰花洗浴,洗去过去一冬积累的病害,祛除病灾与不祥。用新鲜的柳条沾水点在身上,因为柳最具生发之气,一泓清水,一抔湿土,便可蓄势待发。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是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东晋的王羲之邀请亲朋同僚一共40余人,在自己家的园林兰亭,饮酒作诗。
他们环绕小溪,分散坐着,上流有仆人放入酒觞,随水流动。约定酒觞停在谁面前作诗一首,若是做不出,罚三杯。但喝酒最多的却是王羲之,倒不是不会作诗,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微醺半醉时,他作《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曲水流觞”自汉后,唐宋盛行临水饮宴。虽是春日的一个游戏,却源远流长,像一股和煦春风,把风雅从魏晋吹到唐宋,从兰亭吹到冯河边,让我赴一场千年轮回的约定。
司马光也曾有诗云:
“园林近铃阁,旦夕被仁风。
自得芳菲早,岂将疏远同。
冰开半塘绿,雨借数枝红。
会待韶光遍,还应到野丛。”
“会待韶光遍,还应到野丛。” 古人在踏青时,习惯邀上友人两三,席坐花下饮酒至春酲,更能让人抵达春天。
最幸福的事莫若醉卧春风里,春风不时送来一场花雨。花瓣沾在头上、落到杯中,踏青人干脆折下最美的一枝插在发间。簪花饮酒,让自己也融进春光里。
是啊,行走在这样的春天里,生活明朗,一切美好宛如新生,百事可乐,万物可爱,你会觉得人间值得!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曲水流觞今犹在,愿我们都能风雅在心,与天地开怀畅饮,不负三春美意。
“松菊陶潜宅,蓬蒿仲蔚家。
行游筇杖瘦,啸傲幅巾斜。
屋小疏茅覆,门深乱柳遮。
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归田诗(宋·司马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此时,我游走在司马光小镇,心中念想《归田诗》,感受到司马光的对闲适淡薄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从珠山、程弄到冯河,从老虎山、凤凰山、毛狗山到黄大山……在蓝天白云之下,青草花木之间,呼吸,倾听,轻嗅,触抚,目之所视,心之所往,渐渐融入其中。
也许,司马光就是这样,从童蒙初始至年逾花甲,他爱极了眼前的田野山川,每次行走在河畔、田园,心里是无限的欢喜和自在。
君不见,枝头上鸟儿欢呼,小溪里鸭子喧闹,曹桥边柳枝吐绿,田野里牛群自牧,花园里鸡群悠游,池塘边孩童嬉戏……“一寨一河一渠九峰十八园”,勾勒出一幅幅水墨丹青画卷,谱写出一曲曲春满人间的自然神韵。
春色满园
阳春三月物候新,一路芬芳至小镇。
最是游人流连处,诗话难摹锦绣屏。
春风杨柳
一曲清流润民心,同被春泽沐甘霖。
小桥流水曹畈寨,东风杨柳几多情。
人勤春早
人勤春来早,农家无闲人。
朝朝春晖竞,处处是新生。
和谐春景
韶光媚妍倍精神,桃花源里忙农耕。
小童陌上斗春风,陶然雅趣学黄莺。
“君家在何许,远与南城邻。
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有园废鉏治,绕舍皆荆榛。
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
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
谓言彼草木,于我奚疏亲。
于间置取舍,岂得完天真。
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仁。”
—兴宗南园草盛不剪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宋·司马光)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民间流传的《击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描述了乡村闾里人们击打土壤,歌颂太平盛世的情景。农耕历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礴的歌诀从远古吟咏而来。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本、重农思想是司马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农耕文化产生于乡土乡村,它与农民和土地紧密相连,与平民百姓共生共存。
盛德方迎木,柔风渐布和。
省耕将效驾,击壤已闻歌。
—春贴子词·皇帝阁六首(宋·司马光)
拥有一颗诗心,不关乎你在做什么,更多的是一种心境,是对自然、对万物、对生活的温柔感知。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但他从没远离人间烟火,他留下了千余首诗词,尤其这些平淡闲远,真性情、真自我,接地气的诗作,无不抒发了他融入百姓生活,重农为民的质朴情怀。
小镇的春耕时节,不仅融于现代农机元素,也传承着耕牛犁地耙田的传统方式。然而,已深深植根于乡村生活土壤之中的传统农耕习俗,是小镇的自然之美,不仅留住乡情,也是一种灵魂的归宿。
阳春三月, 共赴一场诗画小镇的邀约。
我们在柳树下驻足,我们在小河边漫步,我们在花园里小憩……且以诗心伴日常,静观万物皆深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陶醉的仍是这悠悠不变的千古诗情。
去司马光小镇,赴一场诗意的邀约。格物致知,是一种人生的修行。此中妙趣,夫复何求?
本期图文:张静翔
本期主播:黄 璇
本期审核:雷 洋
欢迎各单位踊跃投稿:
邮箱:gzcjwx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