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钧:小议民国初期滦平全图上的金沟屯错注

2019-07-27   国林

小议民国初期滦平全图上的金沟屯错注

作者:白雁钧

手头有同学送我的《滦平县志》(1997版),时常翻阅,收获颇多。县志第99页收录了民国6年(1917年)滦平县图,该图关于金沟屯位置标识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直观发现金沟屯位置与实际不符。这可能是民国时期滦平县第一个行政图,虽然县志为了我们阅读便利经过了再加工,文字改为简体字,但仍具有历史价值。对于本文来说,其价值在于金沟屯标识错误的原因探究。

民国6年(1917年)滦平县域图局部

【金钩屯之东】

清代《钦定热河志 卷六十九 水一》及《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二十六 承徳府表》皆有“兴州河……入滦平县境东南流复折而东流迳金钩屯之东入滦河”的记述,这一记载也是错误的,但这错误恰与1917年的滦平县域图相印证,民国县域图与清朝地方志错得基本一致。

地图可还与《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一 疆域三》的金沟屯附近村落位置记载对照阅读:

……

兴州 在小城子北三里兴州河经流其东北

两间房 在兴州西北五里兴州河经流其东

西石门子 在北两间房西十里

北杨树底 在西石门子西北八里

老千沟 在北杨树底西北十二里北接丰宁县界

韭菜沟 在张博湾西北十里

金钩屯 在韭菜沟北十里

滦河沿 在金钩屯北十里

斗沟 在滦河沿北二十里

桥头 在韭菜沟东北十二里滦河经流其北

锡喇诺海 在桥头北十四里

长岭 在滦河沿东十里

白旗 在长岭北五里

红旗 在白旗南十里

……

图志两者都错,谁先错呢?《钦定热河志》及《钦定大清一统志》成书在前,可以推定地方志是滦平早期县域图的绘制依据,且可能是唯钦定方志为是,未经实测的主要依据。地图的错注源于地方志错记。

【滦河右岸】

好在,这一错误在14年后,民国20年(1931年)再次绘制的滦平县全图中得到了纠正。该图见县志第100页,微信中字小很难看清具体,但我们能看到滦平县早期轮廓就好,具体内容请参阅县志。

民国20年绘制的滦平县全图

金沟屯区域局部放大如下,该图虽将金沟屯从滦河左岸正确地移到了右岸,但还是存在滦河沿、东营位置错误以及滦河流向错误等问题。

民国20年绘制的滦平县全图东北局部

【古代舆图】

中国古代地图又称“舆图”,“舆”指代车辆、车厢等。而这种绘图车厢有着自己的专业称谓:记里鼓车。所谓“记里鼓车”是一组齿轮装置。车轮带动齿轮组,车子每行驶一里路,装置触发关键点,以木人打一下鼓记录,每行驶十里路,木人就会敲一下镯或戴一只镯记录。而记里鼓车所记录下的数据还需要绘制到纸上,其画法是首先把图纸上画满相等面积的方格,每个方格设定一个尺数,比如一尺等于10里,以在纸上来保证比例尺,然后在其上标注途经地名,这一方法称为“计里画方”。

中国古代舆图

但是舆图有个缺陷,古人不知道经纬度、不知道我们其实生活在球面上,所以这就导致了画出来的地图是“歪的”,越靠近中心的部位越准确,越外围偏离的也就越大。

民国6年我县全图指向标、图例、比例尺皆具备,而比例尺以里数为单位意味着还是沿用古法,也就避免不了古代舆图的固有缺陷。另外要注意的是这时期县内大道只有京城到承德的御道,显然这还是沾了前朝皇帝避暑往来的光。大道之外的其他区域“记里鼓车”未必去过。

民国6年地图上的标准地图要素

【张百湾的别名】

前朝文献是有准确的相关记载的,如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和瑛所撰的《热河志略》,其中关于滦河与兴州河交汇处描述相关文字如下所示,惜民国地图未将其作为参照。

乾隆嘉庆时期 和瑛《热河志略》载兴州河与滦河在张博湾(今张百湾)西北交汇

在《钦定的未必正确—金钩屯与金沟屯之辩》曾探究过金钩屯与金沟屯之误的原因,金钩屯写法遗谬甚久,堪为迷信钦定传讹的范例,而民国时期的县域图的金沟屯位置之误,主因也是如此。总之,滦平县民国地图的失真在于参照了错误文献,在于未做现场考察,也在于绘图技术还是依照未引入经纬度体系的舆图古法。

以个人兴趣和浅见来讨论此问题不是责难古人,也不是给县志挑错,县志收纳早期县域图文献殊为可贵,或这是认真阅读县志及有所运用的表现,感谢。

【猫咪】

今天的电子地图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地图上看失去西地和陈栅子两乡的今日滦平县域轮廓,形如一只做扑跃状的小猫,萌萌的,样子很可爱。

滦平县域轮廓形如一只做扑跃势的小猫

而我们金沟屯位于滦平县东北区域,恰在猫头的位置,中枢之地;而金沟屯西沟在猫耳朵上,虽然距县城稍远些,也是有趣的所在。

金沟屯在猫头的位置,西沟在猫耳朵上

2019年7月25日 初稿 26日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