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科协人︱博导丈夫眼中的医生妻子

2020-02-09   武汉科技报

新冠肺炎肆虐,搅乱了全国人民鼠年春节的节奏,揪扯着许多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情感。

李兵,武汉市科协挂职副主席、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和妻子林桂珍,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便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员。从妻子走上抗疫一线的那一天起,这对伉俪便默契地共同演奏着抗击新冠肺炎的生活曲。

2月8日,武汉科技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李兵,揭开这对抗疫夫妻的故事。

三医院,是武汉市首批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之一。自妻子踏上岗位后,李兵便将这次行动定义为——奔赴一线“打仗”。妻子林桂珍说:“病毒大敌当前,如果我们这些医护工作者不履行职责,不冲锋在前,那谁来守护这个城市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为此,作为丈夫的李兵首先做到的是理解和支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送接妻子上下班、为妻子打气。“我每次开车送太太去医院上班,都有种送她上战场的感觉,因为她有可能因为被隔离而回不了家。但就算我有千万个担心,我也只能默默地压在内心里,并尽量安慰着她。我太太总说,他们那些医护人员并没有想成为英雄,他们只是在坚守一份责任与执着,抢救更多的生命,守护更多家庭的平安。”李兵平静地说着。

而随着新冠肺炎形势的日益严峻,李兵还有一份感动,感动着妻子和那些战友们的“不容易”:三医院包括两位院长、呼吸科主任在内的几十位医护人员被感染,放射科的医生每天要不停地为患者做CT,在缺乏防护服的情况下,用食品保鲜膜缠在身上裸露部位坚持工作。她们可以称得上舍生忘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李兵借用了一句流行的语言说道。林桂珍告诉记者,和其他定点医院一样,第三医院病床也超负荷在运作,医护人员强度相当大,大半天不吃不喝、穿纸尿裤上班……但环境再艰苦、风险再大,三医院的整个医护团队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叫苦。

有感于此,李兵主动充当起了妻子单位的“援兵”,呼吁各方力量为三医院组织筹集“弹药”,包括捐赠防护服、护目镜、对讲机、医用酒精等稀缺医疗物资。

在援兵方面,李兵尽己所能,将自身能量发挥到最大化。 武汉疫情全面爆发后,其指导的研究生团队成立“爱服务”临时党支部,并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研究累积,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研发出一款针对新型肺炎防治的智能语音医疗认知服务,利用语音检索的快捷简单方式提供新型冠病毒相关的症状诊断、病因分析、预防隔离等医学知识,每天都有好几百人在用。李兵教授介绍,“为了抗击疫情,武汉大学的校友们捐赠了上亿元的物资和款项;很多师生都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志愿服务,例如突击开发资源、人力对接的信息服务平台,参与运送物资人员的志愿者服务等”。

“在家她都没有过一刻松懈,下班回家前都会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工作,就担心会将病毒带回来传染给家人。”在采访最后,李兵在谈论起妻子时换了种语气,“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她在担心我们的同时,我们更担心她的健康。但是我们谁都不能喊停,这场全民的抗疫战争我们绝不缺席!”

“战疫”,科普同样不可或缺。对此李兵给了几点建议:

首先应用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去面对疫情。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病毒引发的传染疾病,尽管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发生机理和治愈方案,但主要是因为这是一场事发突然、准备不足的“遭遇战”,随着政府的全力以赴,治愈率正越来越高,我们有信心最终打赢这场战役。

其次,要多看权威媒体的正面报道,多听医疗机构的科学建议,多提升个人科学素养和防护知识。学会、科技馆、科技报等机构也要积极研究并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工作,在科协的领导下发挥好科普主阵地的作用。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盛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