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中国男篮首战科特迪瓦队,上半场29:29打成平局的形势让人捏了一把汗,好在下半场经过拼搏扳回了不利势头,最终以70:55的成绩取得“开门红”。在这之前,可能很多观众看了半天,也还在纳闷:“科特迪瓦”是个国家吗?它在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地球上现实版存在的“科特迪瓦”
先来看一幅地图:
找到没有?看到了吧,科特迪瓦是西非的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国家,它全名叫:科特迪瓦共和国,我们初中地理教材中以前叫“科特迪瓦”,1986年1月1日起改名。
科特迪瓦东接加纳,南临几内亚湾,西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北邻马里、布基纳法索,曾是西非最富裕繁盛的国家之一,但1985年后,由于政治腐败,加上缺乏改革,国内的骚动、2002—2011年间的内战,更使经济一蹶不振,沦落为一个贫困的国家,不过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2011年2月25日,大批科特迪瓦民众逃离战乱地区(新华社)
国土面积:32.24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云南省面积小一点。海岸线长约500公里。
中心城市: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是科特迪瓦政治、行政首都,阿比让是经济首都,全国最大城市,也是西非地区金融贸易中心,西非最大的海港,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内陆国家的进出口货物都靠这个港,阿比让市有一座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人口近500万,其中外籍人约占三分之一。
科特迪瓦政治、经济首都位置
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
人口数量:2490.58万(2019年),相当于我国的台湾省人口。
经济实力:GDP总计 430.07亿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相当于我国四线地级市总产值。人均GDP1715美元(2018年),在非洲国家中算好的了。
它现在是个移民国家,但坏就环在移民政策上。
科特迪瓦长期是法国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法国在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西非最完善的交通网路,再加上当地盛产象牙、可可和咖啡等,经济条件不算太差,1960年独立后,科特迪瓦实现了经济腾飞,很快就成了西非最富裕国家之一,在当时,整个科特迪瓦也才800万人左右,是典型的小而富国家。
但好景不长,在开国总统博瓦尼“国门洞开”移民政策下,周边那些吃不上饭的穆斯林和难民疯狂涌入,加上这些外来移民特别能生,没过多久,科特迪瓦的民族结构彻底逆转,外来移民反而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成功“鸠占鹊巢”。短短10年时间,人口从800万增长到1400万,再从1400万增长到2000多万。这彻底拖垮了国民经济发展,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到30年,科特迪瓦就由盛而衰,重回贫困。
街头摆摊的科特迪瓦妇女
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
科特迪瓦有“西非明珠”之称。
可以说它占据了西非最好的地段,除了西北、西南多山地外,内陆多为海拔400米以下平原和低高原,沿海地势低平,多红树林沼泽、沙洲、潟湖;热带气候使这里雨量充足,物产丰富,木材、可可和咖啡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其中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境内还有丰富的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等矿藏。
它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科莫埃国家公园、塔伊国家公园、宁巴山自然保护区和亚穆苏克罗和平圣母大教堂。前三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历史城镇大巴萨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亚穆苏克罗大教堂
风俗:科特迪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婚俗。居住在科特迪瓦东南沿海的埃布里埃族主体民族之一,实行一夫多妻制,习惯认为多妻是富有的标志。按习俗,与丈夫生活时间最长者,则最受丈夫的宠爱,其地位和权力也居群妻之首,成为“第一夫人”。如果丈夫再娶,须征得她的同意。
体育:足球是科特迪瓦人最喜欢、最普遍的体育运动,这个我们在世界杯上见过,为什么篮球还这么厉害,原因不明。
科特迪瓦市场
与中国的关系
科特迪瓦独立后参照宗主国法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政体和经济制度,共和总统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1983年3月与中国建交,近年来两国经贸往来密切,2018年双边贸易额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9%。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农产品、锰矿石、棉花等。至2018年,中国对科特迪瓦全行业直接投资累计8.7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科特迪瓦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20.3亿美元。
资料整理/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