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歌后的爱情悲剧:四个男人都不靠谱,精神失常,37岁去世

2019-06-06     十点八卦君

“金嗓子”周璇一生唱了200多首原创歌曲,她演唱的《何日君再来》《四季歌》《夜上海》《天涯歌女》《花样的年华》等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周璇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先驱者,被称为一代歌后,魅力经久不衰。

银幕上的周璇美艳动人,大红大紫,然而银幕下的她一生命运多舛,遇到过不少男人,但没有一个能和她白头偕老,终生没有得到美满的婚姻。

01 悲惨的童年

1920年8月,小城常州的苏家迎来了一个清秀可人的女婴,父母为她取名叫“苏璞”。苏璞三岁时,母亲把她放到外婆家,自己回到丈夫身边生孩子,抽大烟的舅舅偷偷把她卖给了上海姓王的人家,苏璞被改名叫王小红。

王小红进了王家没多久,养父母离异,养母把她又送给了姓周的人家。男主人周文鼎和女演员叶凤珠同居,但一直没有生育。叶凤珠为了获得名分,给自己留条后路,就收王小红做养女,并把她的名字改为周小红。

小红在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养父周文鼎生活糜烂,还是个瘾君子,毒瘾发作就打骂小红。周文鼎夫妇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最后总是把气出在小红身上,挨打受气对小红来说是家常便饭。小红的性格也变得抑郁内向,多愁善感。

周文鼎失业了,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他打算把小红卖进妓院换几个钱,养母叶凤珠对周文鼎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小红是她唯一的期望,不能再让他伤害小红。叶凤珠带着小红离开了家,去酒店旅馆当歌女卖唱自谋生路。

周小红8岁那年,养母送她去小学读书。小红自幼爱听人家唱歌,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就能上口了,在家经常边干活边唱歌,在学校的唱歌成绩也是第一名。养母发现了她的歌唱天赋,积极鼓励她。

一次偶然的机会,明月歌舞团的琴师章锦文听到小红的歌声,觉得小姑娘的资质不错,推荐她报考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

1931年6月,章锦文小姐带着小红来到歌舞团报名,小红当场唱了一首江苏民间小调,团长黎锦晖听了后觉得她的嗓音很有前途,于是小红成为歌舞团的一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32年明月歌舞团新年演出,主演王人美在剧组拍戏,赶不上演出了,小红被推上台救场。小红优美的舞姿,悦耳的歌声,征服了台下的观众,掌声如雷。

周小红12岁演唱的《特别快车》被录制成唱片,这是她的第一张唱片。记者在报纸上宣传:“明月歌舞社里又升起了一颗新星!”小红踏出了演艺生涯中最关键的第一步。

“一·二八”事变爆发,为了抵抗日寇,明月社排练了许多抗日节目。周小红唱的爱国歌曲《民族之光》十分有力度,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绪,掌声不断。黎锦晖激动地说:“周小红,你唱得很好,尤其是‘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真是太好了!你的名字就改成‘周旋’吧!”

于是周小红正式改名为周旋,后来她进入电影圈的时候,有人建议在“旋”字旁边加一个“王”,“璇”字有美玉的意思,于是周旋变成了周璇。

周璇14岁的时候,她演唱的《五月的风》和《叮咛》等歌曲被百代公司灌制成唱片,成了流行歌曲。在上海歌星评选活动中,周璇以50票之差排在老牌歌星白虹之后,名列亚军。媒体记者赞美她的嗓音“如金笛鸣,沁入人心”,于是“金嗓子”成了周璇的美誉,她的歌声家喻户晓,响彻大街小巷。

周璇的名气获得了电影圈的关注,拍了《花烛之夜》《化身姑娘》等影片,开始有了票房价值。1936年,周璇和赵丹主演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马路天使》。周璇演活了歌女小红,乖巧可爱,表演自然没有雕琢痕迹,令赵丹、魏鹤龄等大明星赞叹不已。

周璇在《马路天使》演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使她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歌影两栖明星。这两首歌曲经过几代人的传唱,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周璇与严华

周璇12岁进入明月歌舞团的时候,黎锦晖让她跟章锦文学习乐理和弹钢琴,同时跟严华学习普通话和发音。严华比周璇大8岁,高大英俊,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非常照顾她。严华对周璇的百般呵护,使从小缺乏关爱的她内心深受感动,不知不觉爱上了他,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表达。

1936年春天,严华要和剧团一起去南洋巡回演出,临行前周璇给严华一个黑色封皮的日记本,说:“严华哥哥,这个日记本都是我以前的日记,我想让你看一下,可是你必须答应我,只能出发以后在船上看,这以前不能看。”

严华笑了笑,心想这小丫头在搞什么名堂呢?严华上船后打开日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记录的都是周璇平日在剧团的生活,严华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日记里。

周璇与严华

周璇在日记里提到了自己午休的时候,看到钢琴边没有人,于是坐在钢琴凳上,轻轻弹起了琴。可是背后突然传来琴师的大吼声,一脚把周璇踢倒在地。严华刚好看到此事,马上对琴师表示了不满,然后又安慰小周璇。第二天剧团的会议上,严华批评了那位琴师,周璇把这件事记在了日记里,记载了她当时的屈辱和感激的复杂心情。

严华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日记中,周璇明显表露出浓浓的爱意,他终于明白了小女孩对他的感情。从此,严华每到一个地方就给周璇寄去一封信,写满了他对周璇的思念和深情。

严华提前回国,向周璇表白:“璇子,我爱你,我要你做我的妻子,照顾你,呵护你!”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他们。

结婚照

1938年,周璇和严华在北平举办了婚礼,不久后周璇就怀孕了。这时周璇的干爹柳中浩成立了国华影业公司,因为他曾经帮过周璇很多忙,周璇与他签了一年的演员合约。

周璇奔波于电影公司片场和电台之间,由于工作辛苦,过度劳累,结果流产了,周璇心理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一个月以后,身体虚弱的周璇在老板柳中浩的催促下回到片场,拍完了电影《孟姜女》。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停歇,拍了七八部影片。周璇在银幕上虽然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可是一卸妆就面黄肌瘦,憔悴不堪。

周璇在每部电影里唱一首插曲便有二两黄金收入,而一部电影最少5首插曲,每部电影的片酬至少2000大洋,而严华每月只有几百元收入,两人在事业上的差距很大。

周璇和严华作为明星夫妇,一直是小报关注的焦点。一些小报煽风点火,说严华和一个歌女关系亲密,在公司同进同出;又说男演员韩非追求周璇并向她表达了爱意。流言蜚语让周璇和严华互相猜疑,误会越来越大。

有一次韩非送周璇回家,严华在家门口听到二人的谈话,脸色阴沉地对韩非说:“周璇是有家的人,请你注意点,不要再送她回来了!”韩非尴尬地离开了,周璇认为严华的态度很无理,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件事成为他们婚姻变故的导火线,二人整天吵架。周璇去公司拍片,严华限制她的工作时间,回家稍晚,严华就恶声相向,甚至当众对她施暴。周璇面对外人强颜欢笑,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与日俱增。

周璇与韩非

有一天周璇趁严华不在家的时候,拿出存放积蓄的首饰箱,离开了这个给她痛苦的家,住进了一个小旅馆。周璇失踪了,影业公司在报上登了寻人启事,严华也在《晨报》上登了一封措辞偏激的警告信,说周璇卷款逃走,行为恶劣,要承担法律责任。

周璇看到报纸头昏目眩,曾经深爱的丈夫说出这样的话诋毁自己,她彻底崩溃了,在旅馆里吞下了一瓶安眠药。

旅馆的接待员看到报纸上周璇离家出走的消息后,突然想起来这个女客人很像周璇,立刻通知了国华影业公司。柳中浩马上带人赶到旅馆,打开房门时发现周璇安详地躺在床上,床头柜上有一瓶空药瓶。

周璇被送到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周璇出院后住进了柳中浩家里休养,她和严华破镜再难重圆,1941年7月23日,双方正式离婚。

严华与周璇离婚后与潘凤鹃结婚,1992年在上海去世。

03 周璇与石挥

石挥是上海滩红极一时的“话剧皇帝”,在银幕上也是熠熠生辉,主演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我这一辈子》等电影,是和赵丹齐名的表演艺术家。周璇很早以前就看过石挥的戏,非常欣赏他的表演才华,后来在演出的后台认识了他,两人一起磋商演技,石挥的经历深深吸引了周璇,两人慢慢互相吸引,开始密切交往。

在石挥的邀请下,两人合作了一部电影《夜店》,在拍摄的过程中朝夕相处,周璇婚变之后本已熄灭的爱情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她对新来的感情既兴奋又恐惧。

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来信请周璇尽快回港履行拍戏的合约,周璇在临行前匆匆和石挥订立了婚约,便去香港拍戏去了。

石挥赠给周璇的照片

然而周璇在香港又听到石挥的绯闻传言,艺术家在生活上一向不拘小节,这使周璇对石挥的信任动摇了。她托经纪人徐小姐打听石挥在上海的消息,徐小姐回复道:

“听说姓石的已经另外……你也是欠考虑,怎么就与他签订婚约了呢?这种人作为艺术家,生活浪漫,脾气又不好,自己挣不了多少钱,就看中别人的腰包,还不是把你看做摇钱树?你当初吃亏还没有吃够吗?你还是和他一刀两断为好。”

周璇写信去上海,却石沉大海,石挥似乎忙得连信都不回。周璇结束《清宫秘史》的拍摄之后,以养病为由向老板请假,回到上海,决定找石挥问个清楚。

然而相见不如不见,时空的距离加上流言蜚语,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厚厚的隔膜,见面也只有客气地寒暄。两人当初为对方动心的感觉消失了,经过一阵难堪的沉默之后,石挥拍膝而起,长叹一声,效仿《乱世佳人》中白瑞德向郝思嘉告别的一个动作,转身离去。

他们两人的爱情,就像湖水中的两叶浮萍一碰即散,从此各自漂浮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1957年周璇去世后不久,石挥也在同年跳进茫茫大海,这是后话。

04 周璇与朱怀德

周璇在香港拍戏期间,经纪人徐小姐将绸布商人朱怀德介绍给她,朱怀德温文尔雅,戴着金丝边眼睛,给周璇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周璇和石挥分手后,身心备受煎熬,很快就病倒了。朱怀德这时也在上海,他经常到周璇家里,为她介绍医生治疗。周璇对朱怀德越来越信任,两人也越走越近。

1948年上海物价飞涨,钞票贬值严重,朱怀德为周璇管理财产,经过一番经营,居然让周璇盈利三倍,周璇对朱怀德另眼相看。介绍人徐小姐也常常对周璇说,演艺圈的男人都靠不住,而朱怀德又有能力又忠诚,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周璇也开始动心了,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决不与圈内人配成佳偶,而向圈外寻求恋爱对象”。

1949年,全国即将解放,战火逼近上海,许多人都害怕战争的来临,周璇听从朱怀德和徐小姐的建议,离开上海回到香港。

在朱怀德的安排下,周璇在九龙买了一层楼房,将余款换成金条,两人一起搬进新屋同居了。周璇认为朱怀德是个可靠的男人,没有艺术家那种浮躁的脾气,她想和朱怀德结婚,将余生托付给他。

周璇把这个想法告诉朱怀德,朱怀德坦诚地说自己已经结过婚,是父母一手包办的婚姻,他不喜欢对方,最后离婚了。朱怀德说自己没想到能得到大明星周璇的爱,就一直没告诉周璇自己有过婚姻。

周璇被朱怀德的坦诚感动了,她说自己也是离过婚的,两个人在一起只要彼此的感情是真诚的,以前的一切有什么关系呢?周璇更加信任朱怀德,她把大部分积蓄托付给他作经商的本钱。

周璇很快怀孕了,她把喜讯告诉朱怀德,沉浸在做母亲的快乐之中,开始准备婴儿衣物。过了几天,朱怀德告诉她上海的市场恢复了,可以做生意了,朋友要他从香港带货回去,一定能赚到大钱。如今周璇有孩子了,他也想和家人商量在上海操办他们的婚事。

朱怀德对周璇说了很多关心的话,要她安心在香港生产,放心等他回来。朱怀德临走前,周璇又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给他作资金。

朱怀德走后一连几个月杳无音信,周璇给他写信,一直收不到回信。周璇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再次病倒,医生诊断她得了“精神分裂症”

1950年上海已经解放,不少在香港的艺人纷纷回上海,周璇挺着快要生产的肚子也回到上海,生下一个男孩。周璇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费劲周折终于找到了朱怀德。

朱怀德解释说父母反对他们的婚姻,而离异的妻子因为手续没有办清楚,经常来吵闹,所以他不敢回香港面对周璇。周璇告诉他孩子已经出生,希望他们能重新生活。

可是朱怀德看过婴儿后突然脸色大变,否认这个孩子是他的:“这个孩子怎么会是我的呢,我倒觉得他和你一样,也是领来的。”

这句可怕的话,令周璇一下子崩溃了:“他是你的亲生骨肉啊,就是你的骨肉,你不信,可以去验血,验血!”朱怀德还是头也不回,转身离去,绝望的周璇公开登报和朱怀德断绝了关系。

周璇回到上海后,上海宣传部长夏衍对她很欣赏和关怀,1951年安排她主演了电影《和平鸽》。在影片拍摄即将结束时,有一场献血的戏,周璇听到“验血”两个字时,像一道闪电刺破 了她脆弱的神经,她全身颤抖哭喊起来:“验血!是你的骨肉,就是你的骨肉!不信可以验血!验血!”

此后五年间,周璇的精神世界陷入疯狂,住进了上海虹桥疗养院。朱怀德因为诈骗周璇的财物,被上海法院判处7年徒刑,死在监狱中。

05 周璇与唐棣

周璇精神错乱的时候,她的身边又出现一个男人——唐棣。有人说他是周璇最后一个爱人,在周璇神志不清的时候,照顾周璇并帮她恢复健康,两人还有了一个孩子;也有人说他是一个骗子,无耻占有了周璇和她的部分财产。事情过去几十年,真相恐怕也无法弄清楚了。

在周璇拍《和平鸽》的时候,美工唐棣为她画了宣传画,两人就此结下缘分。这时期正是周璇精神病发作的时期,两人发生了性关系,并且使周璇怀孕了。而根据《婚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精神病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一个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发生性关系,是要按强奸罪论处的。

1952年5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和诱奸罪判处唐棣有期徒刑三年。唐棣被定为诈骗罪的原因是他自己供认了从周璇那里得到两根小金条和旧币1200万元。

周璇的精神受到刺激,病情又加重了。出于配合周璇治疗的目的考虑,唐棣暂时被保释了。

周璇生下她和唐棣的儿子周伟后不久,唐棣再次被逮捕。考虑到周璇在海外的影响,唐棣再次被释放,并被警告不准再去纠缠周璇。唐棣还是执迷不悟,带着他和周璇的儿子四处奔走,甚至潜入医院看望周璇。

唐棣是她生命中最后一个不速之客,给她备受摧残的灵魂又带来沉重的打击。

06 香消玉殒

为了防止有人诈骗周璇的财产,当时的剧影协会经过协商后,成立了“周璇财产管理委员会”,替周璇管理她的巨额财产。周伟后来在文章中说:

王人美在妈妈身体欠佳时,曾关照过妈妈几天,妈妈心里过意不去,便拿出一根大金条,准备断开三分之二给准备辞退的朱秘书,三分之一用来感谢王人美大姐。王人美大姐不敢收,就给时任剧影协会妇联会第一任主席的吴茵打电话,吴茵立即赶到妈妈的住处。妈妈一见她,话也没说,就急忙从沙发里掏出12根大金条全部捧给吴茵。“给我拿走也好,再给你存入你的保险箱去,省得总有人想骗你的钱。”吴茵说完就走了。

周璇在饱受精神病折磨的5年中,日夜呆坐在房间的角落,很少和人谈话,情绪不稳,时而昂头大笑,时而掩面痛哭。她常常伸出双手,在空中“弹”着钢琴,口中哼唱着歌曲,但只唱一句半句,就忘记歌词而中断了。她整天吵着要见孩子,孩子一到她手里,便紧紧抱住,生怕别人抢走,把孩子闷得几乎窒息。

文艺部门的领导对她十分关心,为她请的是上海最好的精神病专家,还送她到北京治疗了一年多。周璇的老朋友也一直关心她,赵丹的夫人黄宗英照顾她的孩子,孩子一直住在赵丹夫妇家里。全国各地的观众及歌迷也关心她的病情,给她寄信表示慰问。

1957年五六月间,周璇的病情逐渐稳定了,发病次数也减少了,即将康复了。当时的《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都对周璇的情况做了详细报道。

大众电影1957年的报道

报上刊登了周璇致广大观众的公开信:

“亲爱的观众:我的病已经好了,快要出院了,就快要工作了。我一定在党的培养下,好好拍电影,感谢观众对我的热爱和关怀。”

中央新闻纪录片厂赶到上海为周璇拍摄了纪录片,周璇和赵丹、黄宗英、上官云珠、郑君里等老朋友共聚一堂,周璇的精神状态很好,还演唱了一首《天涯歌女》,在场的人纷纷为她鼓掌叫好,周璇感动得泪水涟涟。

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周璇最后的影像, 1957年7月19日,周璇突然患中暑性脑炎,发高烧一连几天昏迷不醒。

周璇最后的影像

当她醒过来时,拉住老友的手,用颤抖而虚弱的声音说:“我的命真是……太苦了……一直见不到……亲生父母……”

1957年9月22日,饱经苦难的一代歌后周璇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年仅37岁。

周璇去世后,上海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筹委会成立了周璇治丧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几乎囊括了中国当时影坛上所有重要人物:蔡楚生、赵丹、黄宗英、白杨、王人美、刘琼、宣景琳、舒绣文、魏鹤龄、王丹凤、黎锦晖等。

周璇的公祭会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由沈浮主祭,黄宗英宣读了悼词《璇子,安息吧》。周璇的遗体火化后,被安葬在万国公墓,后来又迁到福寿园。

周璇逝世后,她的大儿子周民被赵丹黄宗英夫妇收养。2003年,周民为母亲出版了《周璇日记》。周璇的小儿子周伟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赋,主攻笛子演奏,后来与妻子到加拿大发展。

1986年10月,周伟因为周璇的遗产问题与黄宗英产生矛盾,一纸诉书将黄宗英告上法院。1990年8月30日上午,高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黄宗英返还周伟钱款及利息两项总计人民币7.2万元。历时4年的周璇遗产案落下帷幕。

周璇已经去世几十年了,然而她甜美优雅的歌声依旧在人们的耳畔回响,她在影片中的魅力仍然让人倾倒。周璇的歌曲成了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本人也成了老上海怀旧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周璇的传奇人生深深打动了后人,她的故事被改编成影视剧和舞台剧,以各种方式活在人们心中。

看完一代歌后周璇的人生,你有什么感想?欢迎留言,你的评论收藏转发是对我的鼓励!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十点八卦君

本文参考了许多文字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eCzBGwBmyVoG_1Z3f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