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爱吃“甜”宝宝容易得黄疸?

2019-07-25   Meshow

初为父母,对于新生命的到来沉寂在幸福和激动中,也因全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生儿身上,宝宝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也是牵动着一家人的心。

对于宝宝的1个月黄疸、2个月肠绞痛、3个月抬头和吃手、4个月翻身、5个月出牙、6个月添加辅食、7个月宝宝开始学会坐坐、8个月开始学会爬等等...我们都需要学会基本的护理以及常识认知。

常常听到身边有人说,“少吃点甜的,宝宝生下来会得黄疸的。”

吃甜食真的会引起黄疸?

当然不会~

60%婴儿会得新生儿黄疸却不可怕

新生儿黄疸不是一种疾病,是新生儿独有的一种代谢状况,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症状,大约60%的足月儿,80%早产儿都会有肉眼可见的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

生理性黄疸:是指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浓度在日龄的正常范围,然后逐渐消退,一般10-14天完全消退。在此期间,宝宝的精神、吃奶、睡眠及生长发育都良好,没有其他不适表现。

病理性黄疸:如果新生宝宝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比如生后24小时出现,血清胆红素值超过了日龄的正常值,黄疸进展迅速,消退延迟,或者消退后又重现,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如果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留有后遗症。如脑性瘫痪、听力障碍、智力落后、抽搐等。

姐姐们可以通过黄疸出现时间、出现的程度、消退时间等对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进行区分,当然最专业的当然是咨询医生。

对于生理性黄疸的预防,早开奶、频繁有效的吸吮是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泌乳、利于排泄。提倡早开奶,即可刺激肠蠕动,利于胎便排除,又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胆红素的排除。生理性黄疸只要观察不用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该怎么治疗?

除了治疗引起黄疸的原发病之外,蓝光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最直接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蓝光照射转化将胆红素从尿液、便便等里面排出去。还可以补充“白蛋白”增加与非结合胆红素的联结,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可以配合酶诱导剂,以及肠道益生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光疗是目前技术非常成熟、简单安全的治疗手段,偶可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现象,但一般不严重,对症处理会改善。目前有冷光源蓝光治疗仪了避免发热的发生。

病理性黄疸的一些简单预防

首先,父母应当注意避免新生儿与樟脑丸,厕所清洁剂等含萘的物品接触。同时,新生儿用的衣服物品也坚决不能接触樟脑丸或其他含有萘的化学物质。其次,新生儿一出生,应当尽早开奶,促进新生儿排除胎便。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脐部以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此外,为了更好地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的变化和精神状态,婴儿房里的光线也要注意不能太暗。

最后,如果除了黄疸外,父母发现新生儿还伴有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现象,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