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贾玲又一次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高情商。
贾玲2014 年在金鹰奖上的一个救场视频,被翻了出来。
贾玲上台前,场面有些冷,再加上是临时救场,所以很多记者并没有准备问题。
贾玲主动调侃自己,活跃气氛:
都没有问题要问我么?我已经不火成这样了么?就没有什么绯闻要问我么?
贾玲还主动调侃自己,给自己征婚:32了,年纪不小了,记者朋友们要不要给我介绍男朋友,长得帅的优先。
现场各种段子频出,原本又累又冷淡的记者们一片爆笑,场面一度失控。
到底有多火,你看看下面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各大平台看了很多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意见向来多元化的舆论场,虽然也有一些恶毒的言论,但网友们对贾玲普遍正面评价居多。
在知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讨厌贾玲?”里,两百多个回答清一色的说:不讨厌啊,超爱她。
只有少数网友说超级讨厌她:每次看贾玲都能笑出一脸褶子,而且她还比我可爱。
实际上,近几年贾玲上热搜的频率一点不输顶级流量,上热搜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就像她说的“我是真爱这一行”,观众也是真的喜欢贾玲。
有一条评论让人动容:这个胖子终于熬出头了,看她红真替她开心。
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爆红,更何况才华不像外貌一样那么容易被看见,性别、外形在喜剧界都占劣势的贾玲,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经历的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多、更难。
- 01 -
一切坚持都源于热爱:
扛得住八十一难,方才能立地成“佛”
贾玲 19 岁时,第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上。
那年夏天,贾玲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相声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而姐姐贾丹则收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可是这个湖北襄阳的普通工人家庭,只能供得起一个人上学,再加上父母觉得“两个人都在北京太危险了,家里要有人。”于是相对保守的姐姐留在了老家,而贾玲则来到了北京。
贾玲热爱喜剧,也有天赋,后来更是师承名门,拜在了相声名家冯巩的门下。
但在那个时代,对于想进入相声行业的女性来说,这些优势都不算什么。
首先要直面的,是市场的衰落和生活的窘迫。
在零几年,相声跟很多传统的曲艺形式一样,江河日下。就连很多相声前辈,都只能挂靠在体制内表演院团任职,谋个生计而已。
供大于求的相声市场,根本没有多余的蛋糕分给新艺人。
贾玲曾经在节目上说,刚工作的两三年,她也只能接到零星的工作,只好用跑剧组、在酒吧打工的收入“养”相声。
最惨的一次,她不知道在表演时喝了多少酒,只拿到了 7 块钱。
比贾玲大 5 岁的姐姐贾丹,为了供养贾玲,每个月800 块的工资,都要抽出 500 块接济贾玲。
但生活还是很难,她只能在胡同里租一间每月 500 块的小平房,一进门就是床,床边还长着一颗大树,房间仅有的柜子里,堆满了相声的DVD。
房间挤到什么程度,“狗进来都得竖着摇尾巴”,贾玲开玩笑说。
冬天,连暖气都舍不得开,她就捡一沓报纸盖在被子上。
再怎么省吃俭用也还是穷,有一次交不起房租,贾玲被房东赶了出来。那时候贾玲连饭也吃不上,只好卖掉自己的随身听,换来20 块钱,买来咸菜面条吃了一星期。
有一次冯巩带贾玲演出,因为贾玲带错了衣服,冯巩送贾玲回去拿时,才看到贾玲的困窘。冯巩眼睛红得难受,说我带你挣点钱吧。那一年冯巩带着贾玲到处演出,才解了贾玲的燃眉之急。
冯巩跟贾玲同台演出
这样的窘迫,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但是贾玲却坚持下来了。
更严重的,还是性别劣势。
相声传承了十代,几乎是女性的禁地,要杀入这个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曲艺领域,实在是不容易。
甚至贾玲刚出道时,她到了戏园子演出,才知道后台没有女更衣室,她只能跑到女厕所换衣服。
这还不光是各种不方便的问题,更多的是相声传统和艺术形式的束缚。
陈佩斯曾经说过:“喜剧是把观众抬得很高很高,自己很卑贱很卑贱,我用我的卑贱来赢得观众的笑声”。
喜剧的表现手法本身并不多,而在相声行当里就更少,很多都需要抛弃自尊心,通过靠扮丑、自黑、自虐、调侃家庭伦理,造成情景和人物的反差。
对于观众来说,台上表演的是喜剧;但对于喜剧演员来说,这却是的的确确地“悲剧”。
试问哪个女孩不喜欢美,要放下自尊心,恶搞和调侃自己,尤其艰难。而且很多梗,比如郭德纲、于谦常说的“我是你爸爸”等等,放在女演员身上,是不被观众认可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的喜剧名家,大多是男演员的原因。
贾玲很多时候也只能站在男相声演员身边,帮对方铺垫包袱,让对方抖包袱。
贾玲当年中央戏剧学院喜剧班的同学里,有三分之一是女生,而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的,就只有贾玲了,因为只有她迈过了这道坎。
命运决定你能遇到什么机会,但你的选择决定你能抓住什么机会。
贾玲选择留在自己喜欢的相声行业,尽管压力来自于四面八方。
后来贾玲把那一段经历改编成了小品,她在表演的时候,努力的扮丑、自黑,靠着在台上吃辣椒、喝啤酒,用近乎自残的手段来博观众一笑。
贾玲在《欢乐喜剧人》表演根据自己真实经历改编的小品
她的男朋友说:你是个女孩,你根本不用这样,我可以养你。还表示只要她放弃演戏,跟自己回家乡,就一定会给她一个家。
有点委屈的贾玲,哭着说:“可是我真的喜欢啊”。
贾玲演完这个小品后,主持人问她:“如果有机会在选一次,在爱情和喜剧中间你会选哪个?”
贾玲笑笑:“不能两者兼得么?”
“不能”。
贾玲停顿了几秒:“我是真喜欢”。
我在看贾玲的经历时,常莫名觉得,她有点像《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
她对这个行业是真的喜欢,尽管天赋和才华暂时没人看到,但是一直以超乎寻常的豁达和坚韧,在这个最初不怎么待见她的行业里勤奋耕耘。
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不是因为坚持太难,而是因为放弃太简单。
但是贾玲不敢放弃,因为她知道一旦放弃,就再也没办法回到自己热爱的喜剧舞台了。
困难有的时候像一根针,如果你的梦想只是泡沫,针一刺就破了。但如果你的梦想长在内心的最深处,任凭这根针刺得血肉模糊也不放弃,你才可能走到最后。
- 02 -
人生不设限,人生再难你也要死中求活
马云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部分人,是因为看见才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恰恰就是因为不相信,所以才给自己设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贾玲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她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自信,相信自己未来一定能火。
贾玲有一次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自己从小就莫名其妙的自信:我19 岁那年,我就告诉我自己,我未来一定能火,我未来一定会很有钱,我未来一定会嫁个好人家。
这种自信,最早来自于她12 岁时的一次经历。姐姐贾丹带她去见一位表演老师,老师一眼就看中了她的长相。她又讲了个笑话,一下就把老师逗乐了。老师说,她是干这行的料。
理想的种子,就这么在心底种下了,只不过这颗种子从破土发芽,再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着实慢了点。
贾玲进入相声行业好几年,生活都非常窘迫,一直支持她的姐姐贾丹很心疼,在家乡交通局给她找了一份行政工作,希望她安安心心回来,上班过日子。
但是贾玲觉得“我这么优秀一个人,为什么要放弃梦想啊”。
她跟姐姐说,再给我一年,一年闯不出名堂我就回家。结果就是,一年一年又一年的拖了下来。
那时候贾玲的母亲早已去世,长姐如母的贾丹,给贾玲下了最后通牒。贾玲哀求姐姐再给她一年时间:宋丹丹29 岁才上春晚呢,我贾玲27岁不火就回家。
但贾玲在北京实在太苦了,贾丹实在不愿意让她在北京漂着了。无奈之下,贾玲只好求救师傅冯巩。
冯巩请贾丹来北京,第一句话就说:你别让贾玲回,你没有看过她演出,她真是干这一行的料。
冯巩说:“我呢,也不能跟你保证别的,但是她干这行,还是能够养活她自己,还是能够自食其力。万一你觉得她要是没饭吃了,或者将来没饭吃了,以我的能力,保证她有饭吃还是没有问题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贾丹只得放弃。好在转机很快就来了。
与其慢慢等死,还不如死中求活。
人都说穷则思变,贾玲觉得与其在传统相声中等死,还不如创新一把,不管是找死,还是死中求活,总好过钝刀割肉的等死。
贾玲为了摆脱传统相声对自己的束缚,提出了“酷口相声”的概念,加入了舞台喜剧元素,利用了贾玲比较擅长的肢体动作和舞台表现能力,发展出了独特的相声剧。
尽管同行都不看好这种新形式,但也都承认女孩子说相声只有创新这一条路。好在市场反响普遍不错,2008 年贾玲改编的传统相声《大话捧逗》,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在北京各个小剧场,演出了 80多场。
贾玲再也不用把头发油光水滑的梳在脑后,演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儿了。
自信的贾玲,在这场求活之战中,还将迎来更大的转机。
2009年,贾玲和新搭档白凯南,在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晚会上演出《大话捧逗》,因为节目顺序临时调整,他们排在姜昆节目的前面。
姜昆随口问,今天节目怎么样?
贾玲说,挺好。
姜昆问,适合上春晚吗?
贾玲很自信地说,挺适合的。
姜昆一愣,没想到客气客气她还认真了。幸好,节目演出效果确实不错。
晚上10点来钟,团里有人找到贾玲,让她给姜昆回个电话。姜昆在电话那头说,你这个节目确实不错,我给你推荐到春晚。
顺利通过审查后,贾玲和白凯南上了2010年春晚,登上了这个相声艺人的最高舞台。
嘉玲和白凯南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此时的男女相声走出了情侣戏的套路,而且,贾玲也不再是那个捧哏的角色,而变成了抖包袱的逗哏。那晚,也成了贾玲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也许你会疑惑,难倒只靠自信就够了么?自信的背后是“轴”,是始终保持“有心人”的态度,对表演一贯死磕。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贾玲就是这么一个有心人。
2006年,央视举办相声大赛,贾玲和搭档王彤准备了作品《望夫成龙》。原本作品不成熟,王彤和很多前辈建议放弃,贾玲就天天缠着专业老师,买点礼物找上家门求教。
“她说她拉下脸找人家,我觉得,嗨,一个段子呗,不行就换一段。她不行,她觉得这个段子放弃可惜了。”王彤说。
“彤哥,我觉得坚持下去一定能成的,会火的。”贾玲给王彤提气。
“轴”,王彤评价她。
但恰恰就是因为轴,《望夫成龙》拿下了专业组二等奖。
贾玲和搭档王彤在表演
但就像郭德纲在《论相声五十年现状》中说的,“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但我爱它,谁他么爱我啊?”
就算是有一腔孤勇,单枪匹马的贾玲再怎么创新,也很难改变相声行业百年以来的传统,很难打破观众对相声的既有认知。与其死守,还不如再次死中求活。
2014 年,反复思量的贾玲,跟搭档白凯南说:哥,我弄不了相声了。
贾玲开始转战小品和综艺节目,脑子灵活、肢体动作夸张、观众缘极好的她,几经辗转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终于火了。
但是贾玲对与表演的轴一如既往,比如她会全程参与创作,还会兼顾服化道的选择。
一个扣子不合适,她都会要求改掉,甚至为了喜剧的节奏感,她会精细到一个西瓜该如何摆、切开后分成几瓣,每瓣有多宽,只是为了不耽误包袱抖出的时机。
贾玲刚进入戏剧行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一群男人里的那个花瓶,只能假装温雅贤淑、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做大动作,现在花瓶碎了,她反而自由了。
- 03 -
物来顺应的人生心态:
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自从我开了“进击的阿秀”这个公众号,进入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以来跟很多咨询者聊过,我发现很多人都缺乏一种人生态度,就是“物来顺应”。
意思就是,你应该改变自己不想接受的,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
特别是当你无法改变现状时,你就不应该总是背着过去的包袱,在后续长达20 年、30 年的人生长河中,总以“受害人”的姿态,对过去耿耿于怀。
否则,你要么过的不开心,要么因为对过去的纠结,丧失了真正的机会。
贾玲不仅在喜剧行业,乃至在娱乐圈都是个奇葩。
不仅仅是因为她胖,更重要的是她还有娱乐圈少见的朴实。贾玲的御用编剧孙集斌,就曾经很老实讲,第一次见面发现“她长得有点像我四舅妈”。
这两点个曾让她如芒在背的“缺点”,过了很久才被发现是优点。
掉进尘土里,那就在土里开出花来。
贾玲的胖和情感问题,在任何采访和节目中,都是绕不过去的两个点。
就像沈腾说的,胖是贾玲的优势,“男生喜欢她,女生也不嫉妒她”。
但是哪个女生不喜欢美,更何况贾玲上节目。还会遇到很多别的女性遇不到的非难和羞辱。
贾丹也一直担心她,每次回家,贾丹都不允许她吃高热量的路边摊,贾玲曾气得大哭。
贾丹还因为妹妹腿粗,“啪”一个巴掌就打了过来:你这能红吗?你这么一个胖子!
贾玲决定减肥,她曾经有一个月没怎么吃饭,瘦了20斤,身体却垮了。那次减肥留下了后遗症,只要吃饭不准点,她全身就会起一层红色的包。
后来贾玲发现,虽然自己胖了,在节目上受到的调侃也多了,但是“胖”了的她却反而火了。原来她瘦的时候,很多喜剧手段并不适用于她身上,现在胖了,舞台空间反倒更宽阔了。
但转变也不是一下子到来的,2012年到2014年期间,贾玲在湖南卫视录制《百变大咖秀》。因为录制十分辛苦,每次录完之后,贾玲就让来自湖南的瞿颖带她去吃夜宵。录了两年,贾玲胖了30斤。
贾玲在《百变大咖秀》模仿韩国女星全智贤
她后来发现,自己胖了之后,上台时观众一下就记住自己了。更关键的是,体胖之后贾玲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原来节目里娇羞的小媳妇儿形象全都抛弃了,只留下了豪放的女汉子形象,从此走上了上坡路。
曾经也很爱美的贾玲,没想到胖了反而火了,这时候她既不敢也不愿减肥了,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瘦了还能不能被观众喜欢,她不敢赌。
在参加《欢乐喜剧人》时,别人同样表演一个动作,观众不笑,但是贾玲表演出来就是满堂彩,大家都说只有你能扭出可爱的感觉。
贾玲挺得意,喜剧演员的身体也是创作材料,她觉得与身体和解也不错。那就不减肥了,她说。
这些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贾玲看的也比较开了,她会调侃自己:至少我是个很红的胖子。
让观众笑,唯一的套路,就是真诚。
在央视《面对面》节目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曾经问贾玲,“现在的你,已经找到了让观众笑到套路了吗?”
她直截了当的回答,唯一的套路就是真诚。
贾玲在央视《面对面》接受采访
在浮躁、喧哗,常常需要圆滑的娱乐圈,这种品质少见又不合时宜。
以前,她不管走到哪都能跟别人打成一片,不管对方是剧务、编剧还是观众。但出名之后,经纪人要求她少冲别人笑。
在娱乐圈,明星跟别人要保持距离感,倒不是因为自恃身份摆架子,更多的是怕万一有什么话说错了,就会造成各种麻烦。
贾玲过去确实掌握不好分寸感。
某次上真人秀节目,看到农村的孩子家里穷,她凌晨趁剧组没起床的时候偷偷对孩子说,我想供你上大学,给你买电视机。孩子都不好意思了,说我家有电视,为了节目效果藏起来了,我爸妈也供得起我上大学。
贾玲说“这是一场秀,而我过于真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观众们喜欢贾玲,恰恰不就是喜欢她的善良,和她的真实不做作么?
她惟一的希望就是,“有镜头的时候,我就是希望我能让观众开心。”
为了这个愿望,她能够放下一切尊严,解放天性,竭尽全力的给大家带来快乐。
这背后是她简单到让人动容的初心“我不希望你像我一样辛苦,我希望你能快乐。”
我曾经因为贾玲和沈腾开始追《王牌对王牌》,里面有一幕情景让我印象深刻。
言承旭很认真地对沈腾说:有贾玲,是你们队的福气。
我想说,在现在的娱乐圈里,有贾玲,同样是观众的福气。
参考文献:
《春晚面对面》;
《百变大咖秀》;
《王牌对王牌》;
《贾玲 梦露与青蛙》;
《贾玲,你别装了》。
* 作者简介
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