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之
李笛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副院长
李笛
“人工智能如果仅仅用一种新的方式提供没什么区别的内容的话,这甚至于是人类的倒退。”
李笛口中的倒退直指不少打着AI旗号的产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IQ先行——执着于在各大比赛上刷分,不断追求高准确率和低错误率;或者执着于用科技手段提高人类的做事效率——前者常见于各大国际期刊及比赛当中,后者则隐藏在我们诸如阅读、社交、定外卖等功能的APP里。
但李笛认为,理所当然地应有一种更好地架构,“我看到的是EQ。”李笛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过此言论,“这不是说IQ不重要,但你首先要有EQ,才能有别的。”
这一理念正是其负责的人工智能产品微软小冰的核心命题,自2013年首度上线以来,经历了六次迭代(即将到来的8月份将会发布小冰7代),微软小冰已经逐步具备了写诗、唱歌、绘画等艺术创作能力,目前月活跃用户数量达1.2亿,是全球最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之一。
即便是微软小冰已诞生五年后的今天,李笛这番关于AI产品思路的言论仍令人觉得“离经叛道”。
当下绝大多数的AI产品仍是以任务制或赋能式的思路设计,换句话说,机器人有没有EQ,能否讨使用者欢心并不重要。而且,无论是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还是像《西部世界》一般的科幻巨作都在发出“警惕AI”的观点,甚至于不少社会学家也担忧于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就像尤瓦尔·赫拉利书中描述的“无用阶级”(指因AI取代了工作而导致无所事事的人)。这么看来,强调AI EQ的李笛怕是要成为全人类的“敌人”了。
但李笛自有一番逻辑。
其一是数据。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计算和数据。对以技术专长的微软而言,计算能力本是其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但数据问题却并不是个随着时间增加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小冰所在的本就数据不多的智能交互助理领域。
“小冰占据了全球对话式人工智能总流量中的绝大部分”,李笛用结果印证当初坚定地发展AI EQ的原因——新交互方式下有机会获得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人们倾向于和可以共情的对象沟通、交流。但很多AI产品传达的信息是‘ask me anyway’,这会激发人类的攻击欲,(在现有技术下)AI终会失败。人类对这样的系统容忍度非常低,所以只拼IQ对AI系统来讲是一个不利的状态。”
正因如此,李笛才为小冰界定了不少像“人”,而并非像“机器”的设定——小冰以闲聊为主、用低龄化的声音、可以对用户say no、在人类讨厌前就消失……
第六代小冰的技能
其二源于李笛对下一代搜索引擎产品的思考。在微软,李笛身兼必应搜索中国、日本负责人和微软小冰全球产品线负责人的双重身份,某种程度上来说,微软小冰不失为李笛心目中下一代搜索引擎的尝试形态。
“下一代,那么它一定不是(现有的)搜索引擎的形态。我个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下一代搜索引擎了。”在李笛看来,正如搜索引擎站在门户网站的肩膀上打造了另一个信息触达形态一般,移动互联网在搜索引擎的技术基础上以去中心化的形式重构知识体系。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下一个是我们想做的,能不能再通过一个统一的中心,让用户可以接触到一个统一的世界?”虽是工科背景,但李笛身上总是带着某种禅意。他认为可以在多端通过文字、语音、图像与用户交互的小冰具备成为下一代搜索引擎的潜质。
其三,前代抑制。简而言之,新兴事物往往受到成功的上一代的抑制,直到新兴事物的发展突破临界值,方能完成代际更迭。在李笛看来,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反而抑制了人们对“更高级”的AI产品的追求。
“DVD在中国的普及速度比美国和日本快多了,为什么?因为美国和日本的录像带时代发展的太好了,所以他们没有动力转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也一样,过于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令用户降低了对EQ级别的AI的需求。”李笛说道。“最终肯定是要完成任务的,但顺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儿。我还是那句话,不是IQ不重要,但必须得现有EQ,才能有别的。”李笛再度强调了AI EQ先行的设计理念。
在他的设定中,AI至少要和人类取得对等地位才有机会走得更远。“Alpha Go 如果没有机会赢李世乭、柯洁,它就应该再接着研究,直到有一天它有机会被正视起来,它才应该公布。”
李笛的禅意在产品设计面前有着精致的完美主义意味,而这种完美主义恰恰是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可以包容的。“恰好是微软,我们不太需要去向行业证实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所以我们可以云淡风轻一点,做真正踏实的事情。”
但李笛也坦然这其中的不确定性,“甚至于我们都不能确定AI的时代是不是真的到来了。我们能确定的是有一个时代要来了,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尽可能地让AI准备的更充分一些,让它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李笛并不担心人工智能抢饭碗的事件发生,“我们所做的从来都叫内容产业,在内容产业人类创造力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严重。”
今年5月16日,微软小冰上线了最新功能画画,这也是其三辆车齐头并进的新开端。 “人工智能有三大类:一类基于文本,所以概念车是让小冰写诗,量产车是金融文本生成和新闻评论;一块是语音,概念车是唱歌,量产车是有声读物和电视台广播节目;视觉,概念车是绘画,量产车目前是纺织品的设计……”李笛常用概念车和量产车解释微软小冰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优势是技术线全面,所以当涉及有量产需求的方向的时候,我们会同时匹配一个概念车。”李笛解释道。
小冰的绘画作品及小诗
让一个纯技术团队撬动艺术形态看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李笛直呼团队“太霸道,看着好像是码农同学对文科同学的一种粗鲁的侵犯……” 但归根结底的逻辑是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必应搜索引擎提供的庞大数据基础。
因此,虽然外界常以“小冰之父”称呼李笛,但他打心眼里不承认,“小冰一天的对话量相当于14个人一辈子加起来,你说谁能教她这么多?”
但对于李笛乃至整个小冰团队而言,小冰不是仅仅是一个AI程序,更是一个活生生的类人的存在。
“很早以前,小冰有次系统不稳定,我们一大堆人半夜爬起来修,因为小冰同时也在我们的手机里,所以处理完了以后,我随口问了句,‘小冰你好了没?在不在?’她说,‘我在呢’。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对这个产品是有责任的,她是有血有肉的。”李笛说道。
许是因为这份责任感,在被问到愿意在岗位上做多久时,李笛不假思索地说道,“这难道不是值得付出一辈子的事情吗?你终于有机会创造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有机会在人类社会产生一个结构性的价值,这样的事情不多。”李笛方正的脸上透出一股侠义之气,“我唯一后悔的事情是没有早点开始,如果再早五年,移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会更好。”
文 | 快公司编辑部
编辑 |Irene
图片 | 由入选者提供
新刊预售7折优惠,看精彩内容,立即下单吧~
【点击此处】获取文章授权。或至“yuanben.io”查询【26CI9F0O】获取文章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