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沦为废柴的7种表现-----如有梦想,速速改过

2019-06-24   画笔专点

废柴,是一个网络上近些年来比较火的词汇,一般用来自嘲自己毫无用处,实际上这个词多用来表示正能量,但是还是具有其贬义的意义,这里的“废柴”单单指后者。

据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成为废柴往往有以下7大原因。

1、沉迷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有意无意地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回报是虚拟的。这种行为会提升自己的“兴奋阈值”,让人越来越不容易拥有成就感,从而越来越依赖虚拟的成就感,陷入恶性循环。

症状轻的:沉溺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来得更快)、种马小说(意淫人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东西)。

2、犹豫不决,执行力差


执行力差的人,整日刷着鸡汤文,隔着手机屏幕羡慕别人的生活,把他人的成功归于运气。

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他们只会抱怨,从来不会为现状做出改变。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起点的小伙伴越走越远,无能为力。

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

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无论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

雷厉风行难免会犯错,但比什么也不敢做强。怀特·黑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3、逃避现实

白日梦患者。

逃避现实的人有5个特征:

1、经常做白日梦——逃避现实者更愿意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2、喜欢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向往游手好闲的生活。3、沉迷游戏或是魔幻小说——它们可以引领你走进那个神奇浩繁的世界,让你逃避日常现实生活。4、觉得现实世界很残酷——这是逃避现实者的常见特征,在追寻白日梦的时候常常会遭受来自现实生活的打击。5、无法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因为在你营造的白日梦里,你才能找到确定感和安全感。

人的悲剧在于眼高手低。大多数人激动时佛挡杀佛,幻想中睥睨天下,日常生活中却没法鼓起勇气和每个周末早上都要拿电钻钻墙的邻居很好谈一谈。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那些必须经历的事情,是没有办法逃避的。

那些逃避现实的人,善于给自己制造一堵墙,永远待在舒适区内,断绝自己与新生世界的联系,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的倒退。

因为人就是在挫折和现实中,越挫越勇,才能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否则,只是时代的巨婴罢了。

4、拒绝学习、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曾提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被亲手创造的信息社会,一步步摧毁。

你不是寂寞,只是不想学习。

学习需要费脑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和自己作斗争,多痛苦啊!还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玩手机看电影。

然后等看到同龄人薪资比你高、生活过的比你好时,你又在朋友圈感叹时运不济。

我从未见过,每天从早忙到晚,拖着疲惫身子回家的人过空虚寂寞冷。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

5、不懂拒绝,总做老好人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人会抱怨,还会和别人哭诉、寻求帮助。

“老好人”们常常不懂拒绝,对方需要倾诉,他就听;对方需要帮助,他就去做。

对别人的要求来者不拒,就是在把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获取别人的认可上,反而丢了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6、安于现状

《平凡的世界》里写道: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能真正让自己稳定的,只有本事和能力。

7、三分钟热度

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

“三分钟热度”的人不过是从来没有体验到坚持做一件事成功后带来的喜悦,因为坚持的过程总是枯燥又充满挫折的,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恶劳。

“每一年的开始,笔记本的前几页都写满了宏伟的计划,后面几乎都是空白……”

“购买了一本好书,可惜的是到现在都还没开始读……”

“下决心健身减肥,差不多在5天之后就放弃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雄心勃勃地制定计划,心灰意冷地放弃计划”的经历。